从带着老母亲卖菜说起

2020-01-14  本文已影响0人  平原鱼

那天到菜市买菜。卖菜的中年人把菜称好,然后递给端坐在一旁的老太太。老人侧身取过塑料袋,装好青菜,递给中年人,再递给我。老太太是他的母亲吧!不禁叹服中年人的这种“带妈”模式—一能陪伴,老人能出门看来来往往的人,遇上熟人还能聊上几句,最为关键的是,老人觉得自己还能帮儿子做事情,这是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

很多为人儿女的,都有这样的感受,觉得父母年纪大了,性情变得古怪,难侍候。其实根源是老人觉得自己无能且无聊,子女工作忙,偏偏自己的许多大小事情又要占用他们的时间。文中开头的那位中年人的做法就针对了老人的这种心理,带着老母亲来卖菜,让老人刷了存在感,时间过得充实,心里觉得踏实。

我还见过有人的做法与此类似。小Y是开淘宝店的,她的助手是她退休的父母。父亲退休前是坐办公室的,母亲以前是一名店员。他们做事都很细心周到,他们帮小Y照单捡货,打好包装。经常有买家评价留言赞小Y的商品质量好,包装也让人放心。小Y把客户的留言念给两位老人听,他们说,又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啦!陈姐是专接酿嘢定做的,她的老母亲天天都开心地接受择菜的任务。

很多老人帮孩子带娃,哪怕再劳累,也觉得是幸福,因为能帮孩子分担呀,能被孩子需要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呀!可当孩子的娃长大上学,老人的心又一下子空落下来了,就类似于刚退休时的心态。

为人儿女的,不妨尽量为年老的父母提供各种“平台”。如萍萍的父亲退休后喜欢鼓捣缝纫机,萍萍就让他缝座垫套、做鞋垫等等;杏子喜欢支使老妈子上街帮她买各种日用品(尽管有一些不合用);阿玲家有个院子,婆婆栽种着全家人喜欢的绿色蔬菜!有位儿子把郁郁寡欢母亲接到家中,辞退保姆,做饭、打扫卫生的重任落在母亲肩上。看似“苦肉计”,实为治愈母亲的灵丹妙药,忙碌和被需要,使老人变得充实和开朗。有位同事的母亲,能写诗词,于是同事兄弟姐妹几个定期召集老人的几个孙辈,让奶奶教他们诗词。

有很多的子女并没过跟父母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同城,女儿在城北,父母在城南。我的朋友是一直表示,很喜欢爸妈做的菜,每周末和女儿一起做饭,是老人生活中的仪式。一个在城里,一个在乡下。我同事的父亲年轻时是个武师,每年暑假,他都送儿子回去跟爷爷习武。远在百里之外,千里之外呢?小爱说,很喜欢吃妈妈亲手晒的红薯干,妈妈每年晒红薯干都是那么的用心、专注。

不管是在同一屋檐下生活,还是同城而居,抑或是两地相隔,为人儿女的,长大、独立是最令父母欣慰不过的了。但也有一种可能,日渐衰老的父母会生出失落感,因为孩子们不需要自己了,自己变无能了,会成为孩子的拖累,从而产生了负面情绪。父母日渐年迈,儿女与他们的关系会逐渐发生反转,衣食住行,身心健康……生活模式也由“带娃”切换成“带爸”“带妈”,让他们觉得:孩子需要我,我能帮孩子做一些事情……这是他们热爱生活极大动力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