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文采出众,恃才傲物,屡遭贬官
杜审言,字必简,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官员,他是“诗圣”杜甫的祖父。
他擅长写诗,恃才傲物,遭到很多人嫉恨,他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官。
01、出身名门,少有才名
他的祖父是魏晋时期著名的将领和学者杜预,家族世代官宦。杜审言的父亲杜依艺做巩县县令 全家迁往巩义。
杜审言自幼饱读诗书,少年时即以文采著称,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并称“文章四友”。
公元670年,25岁的杜审言进士及第,曾任汾州隰城尉。675年春,杜审言徒蜀川县尉,王勃为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之: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离开长安前,杜审言始与宋之问交游。679年冬,作《赠苏味道》诗寄赠苏味道:
北地寒应苦,南庭戍未归。
边声乱羌笛,朔气卷戎衣。
雨雪关山暗,风霜草木稀。
胡兵战欲尽,汉卒尚重围。
云净妖星落,秋深塞马肥。
据鞍雄剑动,插笔羽书飞。
舆驾还京邑,朋游满帝畿。
方期来献凯,歌舞共春辉。
696年杜审言迁升至洛阳丞,创作了《大酺》七律诗来表达他的喜悦之情: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
伐鼓撞钟惊海上,新妆炫服照江东。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
火德云官逢道泰,天长地久属年丰。
02、恃才傲物,遭嫉恨
杜审言才华横溢,擅长诗文和书法,但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被众人忌恨。
苏味道任天官侍郎时,杜审言参加官员的预选试判,出来后他向旁人说:“苏味道必死。”
听到此话的人大惊,忙问是何原因,审言回答说:“他见到我的判词,应当羞愧而死。”
审言还曾说:“我的文章使屈原、宋玉的赋也成为部下,我的书法使王羲之也成为学生。”
03、被贬江阴,留下诗篇
公元693年,杜审言被贬到了江阴为官,且只是做官级很低的小县令。在那段失意的时间,杜审言作了不少诗歌。《重九日宴江阴》等等:
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降霜青女月,送酒白衣人。
高兴要长寿,卑栖隔近臣。
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04、被诬陷,儿子为其报仇
公元698年,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离开洛阳时,陈子昂等45位文士纷纷为他作诗文赠别,就连卧病不起的宋之问都送来了赠别诗: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吉州山高皇帝远,地方官沆瀣一气,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杜审言忍不住讽刺几句就把吉州上下得罪了个遍。
吉州司马周季童与司户郭若讷对杜审言可谓恨得牙痒痒,就将杜审言诬陷入狱。两人就罗织一大堆罪名,将杜审言问斩。
杜审言十三岁的儿子杜并8岁丧母,从小跟父亲杜审言相依为命,看到父亲为奸人所害,身陷牢狱,杜并急得坐立难安,他决定为父报仇。
这天,周季童在府内大摆宴席,宾客云集,喧嚣热闹。杜并偷偷混进司马府,趁周季童推杯换盏之际,拔出匕首冲了上去,连刺周季童数刀。
最后被司马府的护卫乱刀砍死,依旧牢牢握住匕首,倒于血泊之中。
事态震惊朝野,皆称杜并为孝子。燕许大手笔的许国公苏颋,还亲自为杜并作墓志铭。
05、因诗文出众,被武则天欣赏
武则天闻知此事,她下令将杜审言带到京城,亲自询问案情缘由。武则天弄清事情的原委之后,她指示将杜审言无罪开释。
武则天准备重用杜审言,问他:“你高兴吗?”审言手舞足蹈,表示谢恩。
武后命他作《欢喜诗》一首,诗写得令武后满意,因欣赏其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
圣历元年,春日明朗,万物欣欣向荣。
吾皇圣明,恩泽广被,臣民皆欢喜。
边疆安宁,百姓乐业,四海皆欢喜。
愿吾皇万岁,万寿无疆,万民皆欢喜。
杜审言在此间,往返于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之间,创作有诗歌《晦日宴游》、《春日京中有怀》、《扈从出长安应制》等诗。
06、与二张交往,被流放
唐高宗咸亨进士,唐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
途中,与一起被贬的李峤、宋之问等人互有唱酬的诗。
在流放途中,杜审言来到了湖南湘江边,正值春回大地,花鸟迎人,本应是赏春游玩的好时节。
然而,对于被贬谪的他来说,春光越美好,内心的愁苦越加浓重。这种反差使得杜审言在渡湘江时写下了《渡湘江》这首诗: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表达了他对昔日游历的怀念、对当前处境的哀愁以及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忧虑。
过了没几年,他又被重招进京,先是出任国子监主簿,后任修文馆直学士
07、病重离世
杜审言在修文馆直学士任上得病,病重时,宋之问、武平一曾去看望他,他对二人说:“我受尽了造化小儿的苦,还有什么可说的!
不过我活着,老是让你们出不了头。如今我快死了,只是遗憾找不到接替我的人呀!”
公元708年病逝,享年六十三岁,赠著作郎。宋之问作祭文,武平一作表。葬于河南郡偃师县首阳之东原,追赠著作郎。
08、文学成就卓著
杜审言的文学成就主要在五言律诗方面,他的作品多朴素自然,格律谨严。杜审言最有名的五律时《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夏日过郑七山斋》也是杜审言的名作,诗里渲染了友人山斋在炎暑中给人的清凉润泽之感: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描写夏日雷阵雨过后,阳光虽出,但仍然阴云不散、雷隐雨湿的天气,尤为真切。
杜审言曾在七夕节写下《奉和七夕侍宴两仪殿应制》:
一年衔别怨,七夕始言归。
敛泪开星靥,微步动云衣。
天回兔欲落,河旷鹊停飞。
那堪尽此夜,复往弄残机。
这首诗,写的是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杜审言的笔下,鹊桥相会不再是成千上万只喜鹊前来助阵搭桥,而是“兔欲落”“鹊停飞”,
杜审言才华横溢,留下许多诗篇,但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羁,遭到同僚嫉恨 ,屡次遭贬,仍本性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