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之二

2022-03-23  本文已影响0人  小可以之动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感受一:

其实对这章的内容是有很大的期待的,因为万事开头难。现实中,大多数的情形是,父母认为孩子出了问题,要想办法帮助孩子,但是孩子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或者孩子认可自己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如何解决,就像鼹鼠觉察到的那样,蛤蟆先生不是不想,而是没法;甚或,孩子也不清楚自己是否有问题。这时,如何让孩子同意或愿意接受外界的帮助就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书中,是朋友的友情和热心帮助蛤蟆先生迈出了这一步。现实中,恐怕没那么容易,特别是上面的第一种情形,孩子心理抵触的是父母,而父母顾左右而言他,跟孩子不在一个频道上,这样的拉扯通常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能做的,恐怕只有是父母先承认自己有问题,坦然面对自己的问题,然后先从自身改变做起。至于第二种或第三种情形,可以像书中说的那样,借助师长、权威或者好朋友的力量,帮助孩子找到一个愿意倾诉的对象,甚或同意接受心理咨询,都是很好的办法。然后再回归到第一种情形。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正向影响都是父母逃脱不掉的责任。

感受二:

专业的心理咨询过程是有一些规范的,书中给出了一个范例,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咨询过程都会是这个范式。咨询者与被咨询者是合作关系,合作的结果取决于双方的共同努力,当然咨询者本身的条件也将会直接影响合作关系的走向。但其中仍然有一些普世的价值理念和做法,是我们非专业人士,特别是父母,可以借鉴的:

1、倾听、倾听、再倾听。让孩子说上句,而不是我们父母总是打断孩子,抢上句。

2、启发、激发或者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让孩子有自我成就感。即,孩子需要对自己负责,或者让自己感觉好,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孩子的责任。这恐怕是家庭能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部分,相应地也是最考验家长的地方,遗憾的是,当今这个功利的社会没有给我们父母一个可以从容地陪孩子长大的环境,我们为人父母的恐怕也还没搞清楚自己的权利和责任是怎样的吧!

3、父母的自省、自修或许是把钥匙,或者也就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