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孩子
早上朋友说没有控制住,又动手打孩子了。
我不知道回什么,其实我也一样,一次次失控,最后两败俱伤。
我反思是不是因为我们控制欲太强,错把孩子的正常需求,正常行为当做不该,是不是我们定义了应该的样子,结果有所偏差便有了情绪,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呢,是不是应该给孩子多一些理解和包容,但又想这是包容吗?会不会是纵容?然而打就能令行禁止吗?打是在发泄我们自己被点燃的情绪还是为了阻止孩子不再无理取闹或者是不再犯我们认为的错误呢?我们自己有没有搞清楚。
人总说难得糊涂,其实是心里明镜似得,眼里自己给蒙上一层纱,表象的东西不需要太在意,那都是一层迷雾,容易蒙蔽智慧之眼,遮蔽事物的本质,还扰人清静,搅动情绪,所以蒙上一层纱,不看也罢,那才是难得糊涂的正解,不过好难做到。 人总说对孩子要引导,表现得好的,就看见并加以肯定,表现得不好的,装作没看见,渐渐的,看见的(优点)会因为有回应而变得更好,无视的(缺点)会因为没有回应而消亡。我深表认同,但是深深认同孩子有错要指出来,而且一定要逼迫督促孩子改掉的亲人不止一个,我对孩子的“问题”视而不见那就是错误的,那就是纵容,长辈如是批评,然后再看到孩子的表现,经常会让人怀疑事情没那么简单,这样不会真的是纵容吧?立场开始动摇。
这两天孩子表现较之前有进步:早上我会叫她起床,她自己爬起来,自己穿衣服穿袜子,自己醒起床气,吃早饭也有所改进,之前不吃,这两天自己吃点红薯。脾气也还好,没有生气爆炸。昨天晚上还关心了下我,给我拿酸奶喝。
看到上面描述的,是不是觉得7岁的孩子自己起床穿衣服多正常啊,是她应该做的,如果还没有做到,那是家长的问题了,对,是应该的,家长确实有问题,孩子没有错,一切错都是大人的错,如果家长都能意识到这一点,孩子也是有希望的。我们接纳这个事实,基于孩子现在的情况来做努力吧。就是这一点进步,着实不容易。但是能持续多久,关键还看大人,是否能坚持原则,坚持住这一难得的成果,这个成果怎么来的? 说说两天前早上的事情:
早上做完早饭,洗完澡正穿衣服呢,孩子突然气急败坏的拍打踢踹浴室的门,嘴里大叫妈妈,妈妈!隔着门都能想到女儿一张怒气冲冲的脸,我知道,这是让我伺候穿衣服呢,内心的火已然在烧了,我压着火,打开门,柔声问道:怎么了,宝贝?女儿怒道:叫你都不答应。我说:妈妈洗澡呢,哪里能听见!其实我前面听见了,只是觉得怎么能惯她起床就坐等妈妈来伺候穿衣的坏习惯呢,再说实在有难处了,爸爸又不是聋子,爸爸也可以帮忙啊,我正洗澡呢,所以当做没听见,反正我有没听见的理由。女儿不依不饶,堵在浴室门口不让我出去,鼻子因为生气挤出一道道沟壑:你骗人!你故意的!我继续压着火问:找妈妈干嘛?其实能干嘛?不就是起床了要找衣服找袜子找毛衣吗?这么大声吼,她爸也当作没听见!也不给孩子拿衣服,装死,想想就来气,女儿不回答我,只用挤吧鼻子,充满怒气的眼死死盯住你,手也捏紧拳头,继续表达怒气,而且更生气,好像我不知道她为什么发火也是故意装做不知道的,也确实是故意装的,孩子精得很,什么都被她看穿了,此时你可以想想一头被激怒的牛,正蓄势做好攻击准备的样子,我装不下去了,被孩子的怒气、她认为的理所当然、他爸的无动于衷彻底点爆了:“叫我干嘛,穿衣服自己不会吗?非要妈妈伺候吗?你已经7岁了!”听到这些话,孩子更生气,于是一场风暴就开始了,我动手了,我口不择言,说了句:你在这样我就不要你了,不管这个家了。也许孩子是被这一句话给吓住了,本来就没有安全感的她又被我多伤了一次。怕我不要她了而开始表现得讨好我一些。晚上下班回来,躲在墙后面偷偷瞄我,看看我还有没有在生气,我装作没看见。晚上表现得很主动,听写错了罚抄也不生气了。
其实看到孩子这样的表现我也开心不起来,孩子晚上和我睡,生气那天我表现得很冷,心里也不好受,第二天晚上,我搂着她,表扬了她,亲了几口,说了些只想看着她,舍不得睡觉的话,这是真的,终于看到她幸福满足的笑容了,不知道能不能弥补一点我那句不想要她带来的伤害。我知道这次的改变并不是她认为自己不对,而是害怕妈妈离开而做的改变,这结果或许是我想要的,但是导致这结果的原因却不是我想要的,但是事情已然发生了,只能自我安慰,要改变思维方式从而改变行为谈何容易呢,慢慢来,现在要做的只能是尽力弥补伤害,守住成果了。
我们总是低估了孩子,认为孩子好哄好骗,说的什么话其实对孩子作用不大,孩子的感受能力很强,语言背后的情绪,情感,孩子完全能感受到,他们愤怒,他们生气、他们开心,他们嚎啕大哭,其实他们在乎的都是你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