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下到发紫

2024-11-25  本文已影响0人  极昼之光明

天气预报早就预告,将有一场大面积的降雪,东北有的区域雪将下到“发紫”,对这一用词觉得又诧异,又新鲜,只听说“红得发紫”,雪是白色的,发紫是什么情形。

因为提前预知,也为下雪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雪前通常会很暖,果不其然,前两日气温都在0度以上。趁天气不冷,去早市又兜了一圈,买了两袋水果回来,准备下雪后这段时间就不出门了。

可能去得早,早市人很多,中间偶有车辆过往,和人行的速度差不多。卖衣服的,鞋袜的,蔬菜水果的,成车成堆,铺天盖地。

今天看到一段视频,说是一位韩国男士退休后来中国旅游,一头扎到云南,一下飞机就直奔菜市场,把这辈子想吃的、没吃够的东西买了个遍。

他是舍近求远了,来沈阳,体验感也是一样的,物品极大的丰富,价格也实惠得让他流泪。

南果梨

看到一种梨,圆溜溜,黄澄澄,自带香味,叫南果梨,看过农业博物馆的介绍,鞍山南果梨是和宽甸人参、獐岛鲜贝等齐名的辽宁5大特产之一,也暂且不管是不是鞍山的,买回去尝尝。

就是摊主的卖法太豪横了,论盆卖,10元4斤,一买得买一盆,眼看着摊位上只有2-3盆了。

我也买了一盆,倒进塑料袋内,满满一兜,沉沉的,12元钱。很快,剩的2盆也被人买走了,摊位上变得空空如也。

不过,不用愁,摊主扭脸又从隔壁的摊位上装了几盆过来,原来两个摊位都是人家的。摊主用了“饥饿营销”的手法,也够狡黠的。

看到一车红富士苹果在卖,2.5元/斤,又买了一袋,这是辽宁盖县生产的红富士,好像和我上次买的苹果外形差不多,味道应该也接近。回去还特意查了查盖县在哪里,是营口下属的一个县级市,盛产西瓜和梨,没有提到苹果。

回去把梨分了一半放食堂,人多吃得快,不至于浪费。自己回屋烧了壶开水烫了几个,几乎烫熟了,连皮吃下去,还挺香的,肉质有些面,不是那种脆梨,也不是东北人做冻梨的那个品种,很有自己的特色。

又趁着天暖,把地里的萝卜缨子几乎薅光了,搬到厨房,大厨说他用开水淖一下,放到冰箱里。大点的菠菜也拔了,小青菜还有不少,拔了一些没拔完,放在地里看能不能熬过这场雪。

下午开始淅淅沥沥下起了细雨,出差的人也在雨下大之前赶了回来,开始关心什么时候飘起雪花。

夜里扒开窗帘看了两次,只看到雨打湿的路面有些反光,没看到雪。

早晨拉开窗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已经是白茫茫一片雪景了。

厚而长的羽绒服、棉鞋统统拿出来,全部武装上,可以到雪地上奔走了。

菜地里的青菜在白雪下还露出青青的叶角,草坪上也还有一些绿叶植物,这场雪也可能就此终结它们的生命。柳树上残存的最后一些叶子也随风飘落在地上,覆盖在了白雪上。

松枝上蓬起了一丛丛的雪,喜鹊、麻雀在欢喜跳跃。麻雀的习性是知道的,它们可能会在地下车库或哪个房檐屋角筑下自己的窝,喜鹊们的家不知道安在哪里,举目只看到树上有一处喜鹊窝。

这个小区有人专门投喂,鸟儿、流浪猫还有一只流浪狗都不缺吃食,原本供人休闲的石桌石凳都成了它们的餐桌。

路上的积雪约有2公分厚,已被物业人员扫出一条路。早上的车辆、人员陆续向外走,这点雪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司空见惯。

对着有雪的地方一通乱拍,还是感受到冷,拍几张也赶快回屋了。

雪还在簌簌下着,初以为是风吹起了枝上的雪屑,不是,继续在下着,地上的积雪也越来越厚。

也许厚到一定程度,真有些发蓝发紫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