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游记 11

2024-08-14  本文已影响0人  叮_咚

11

玉华门背面

走入玉华门,回头看,我们可以发现它的背面与正面是很对称的,风格也协调统一。

黑底金字的门头匾额为“紫气东来”,紫气自东方来,当然就是祥瑞降临了,寓意美好,大家都喜欢,不必细说。

有点意思的是两侧门额,分别刻着“明道”“立德”,这本平常。不过,仔细看,我们就会发现有那么些与众不同了。这“明”和“德”怎么越看越不顺眼呢?

也许您会说:“这字本来就不能盯着看,否则越看越不像,看到最后直叫你怀疑人生。”事实确实如此。

但此处的这两个字的书写确实与我们平常写的不一样,“明”多了一横,”德”少了一横”。

据说这样写是有深意的——世界万物都要用眼睛来看,所以把“明”写成了“目”字旁;“德”的三点构成一个人的正常心态,如果多了一横说明这人就要起私心了,因而故意少写这一横来警醒世人,任何时候都不要起私心。

这种警醒世人的书法表现形式,在很多旅游景点都能看到。比如说扬州大明寺平山堂那块“风流宛在”的匾额,“流”少了一点,“在”多了一点,其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劝诫世人要“少一点风流,多一点实在”。我很喜欢这种文字游戏,既增加了旅游景点的趣味,也发人深省。

扯远了,还是来看眼前的玉华门吧,在它背面的门柱上也有一副楹联,书写它的也是一位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教渊源,犹如云挂山头,行至山头云更远;玄门奥义,恰似月映水面,拨开水面月还深。"上联说明了道教历史的源远流长,下联表达了道教教义的博大精深、玄妙不可测。

真是好喜欢这副楹联啊,画面优美、意境深远、充满哲理……

穿过玉华门牌楼,就来到了万宁宫前的"睹星门"广场。

广场上有一座四柱三门的石碑坊,这就是睹星门,是古代宫内道士观星望气之处。我抬眼四顾,这里无遮无拦、视线开阔,真是看星星的好地方呢。想象着繁星满空,犹如黑色的金丝绒上镶嵌着一颗颗钻石,晶莹闪亮,那是怎样令人感动的美景呀?突然产生了住一晚的冲动。

也许您会有点奇怪,道士们还能夜观天象、研究天文?其实,道教并不像我们普通人认为的只是道教理论玄妙博大,它在斋醮科仪、绘画音乐、天文地理、中医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待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