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婚姻育儿9期学员作业交流群

“拥有这一点的男人,就放心嫁吧。”“呵呵。”

2017-03-07  本文已影响85人  d8b3c24e1c6c

一个朋友A,跟男友恋爱两年,自己也说不清感情好还是坏。前日男友求婚,说不想再拖了。她很迟疑,嫁还是分,举棋不定。于是在闺蜜圈求支招。

姐妹们七嘴八舌帮她把关。其中B的看法得到响应最多。

“你去过他家吗?他父母的关系怎么样?”B专家一样发问。

“去过的。觉得他父母的关系挺不错,他爸爸好像很宠他妈妈。”

B一掌拍在A肩上:“还犹豫什么!拥有这样家庭的男人,就放心嫁吧!”

A一副不解表情,那边姐妹们却都炸开了锅:“对呀对呀。放心嫁吧。我也觉得这样的男人能托付。”“是的是的,好的家庭,养育出的孩子多半不会错。”“......”“......”

我“呵呵”两声,朝她们翻白眼儿:“别瞎误导了。一看你们就没有亲自结过婚。”

无数粉拳砸向我。

但且慢,听我一一道来。

故事一。

也是一个朋友,我们姑且称她为C吧。正值妙龄,贤淑端庄,经人介绍认识一男子,对方看起来也是温文有礼,上好另一半的模样。就在二人相识半年后,男方隆重求婚,说父母望儿快完婚,好早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

姑娘心里没底呀,嫁还是不嫁?直打鼓。嫁吧觉得相识仅半年,了解尚浅,匆忙委身太仓促;不嫁吧,看对方那隆重阵势,意思人家急着走进婚姻殿堂,经不起虚耗。自己年龄也老大不小,冒然由于被求婚不应沦为被分手,亏得慌!

紧急时刻,有“高人”以“过来人”身份指点迷津:“不妨去他家看看。”

后面的故事你肯定猜到了。

迷茫的姑娘终于抓住一根稻草。当然遵了“高人”指点,去了男孩家实地考察。考察结果让人相当满意:男孩的爸爸对妈妈娇宠有加,夫妻关系和谐美满。本着对于“他父母的婚姻模式就是你们未来婚姻的模式”这一“灼见”的无限敬仰,姑娘C欢欢喜喜地嫁了。

但是,谜之反转!

匆忙结婚的C姑娘,根本没有用太长时间,就发现丈夫是一个超严重的直男癌患者,晚期,绝无治愈可能的那种。

C姑娘很受伤。不是说他父母的婚姻模式就是我们的婚姻会有的模样吗?这何止是没有任何相仿,明明是完全相反的方向!有时候面对丈夫不断喷涌的大男子主义,她也会不自觉脱口而出“你对我要有爸对妈一半好我也满足了。”然而,总是换来老公一声“切”。他说他爸窝囊了一辈子,他才不要像他爹那么窝囊。

C姑娘欲哭无泪追悔莫及。可怕歪理害死人呐!

故事二。

D姑娘宣布婚讯时她妈气得快要吐血。因为老人家打听过了,心肝宝贝死活要嫁的这个人,有一对不靠谱爹娘。一辈子,他们吵嘴打架,没有安生过,据说是因为男孩的爸爸脾气暴躁,视老婆如草芥。“你想想我的儿!老子不把女人当人,对老婆动不动非打即骂,他养出来的儿子又能好到哪里去?眼看着是火坑你也要跳吗?”老妈苦口婆心,字字泣血。

但我们的D姑娘是一个有主见的女纸,她坚信自己的眼光没错:“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怎见得他俩就一定一样了!我要嫁的是他,能不能幸福也要依据他自身的特点来判断。我没觉得他身上有他老子的直男思维和暴戾之气呀!”

果断嫁了。

而接下来的剧情,也让很多人跌破眼镜。D的老公对她关怀备至疼爱有加。他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从小看着妈妈受爸爸的气,长大后我经常想,当我有了自己的女人,我一定把她捧在手心,不让她像妈妈一样在婚姻里委屈。”

是不是觉得D姑娘赚大了?有幸遇到这么好的男人。

C真倒霉而D真幸运。很多人大概都这么认为。可是,问题哪有这么简单。

我很喜欢的一位女作家方方写过一篇小说,名字叫做:《在我的开始是我的结束》。小说的内容跟咱们今天讲的故事并没有多少共同点,略去不表。我想说的是这篇小说的题目,窃以为,极具思辨性。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这样,看似不守章法,其实都有迹可循。

就像C和D二姑娘的故事。

其实,一个男人究竟能不能嫁,他的原生家庭尤其是他父母的婚姻模式,的确是诸多考量标准里不容忽视的一项。但是,只是其中一项而已,并且,这一项的分量,远远不能和男人自身具备的特质相比。父母的模式,再怎么说它也是外在因素,可能影响深远,但具体它的影响会以何种形式反映到一个人个性特质的形成上,还真的不能一概而论。

归根结底还得看你想嫁的那个人,看他本身。我们有句糙话叫“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遛”是没问题,只是千万记住要“遛”那个人,别搞混了对象,犯了本末倒置的大错。

如同C姑娘,男友求婚时,虽然仪式感满满,但结尾那什么“父母望儿成婚心切,好早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就是藏不住的妖孽尾巴呀。他把婚姻当什么了?把要娶的女孩当什么了?一个赤裸裸的直男形象,是不是早已跃然纸上?这种可恶腔调,纵然他有相敬如宾的爹娘,也完全不能遮掩其害呀。可惜,彼时的C姑娘,身在庐山之中,难以识破迷局。而那些谆谆教导她通过考察男人父母的婚姻模式来决定的姐妹们,也着着实实把她往错误的歧路上又推了一把。

相比而言,D姑娘就清醒多了。她那句“老子是老子,儿子是儿子。......我要嫁的是他,能不能幸福也要依据他自身的特点来判断”好不掷地有声荡气回肠。

看看。要幸福吗姑娘?那就在你结婚前睁大双眼,带好脑子,仔细探究考察一下,想要娶你的那个人,他是否有经得起推敲的成熟“三观”,是否有自己的主见和担当,是否在很多原则问题上和你有契合点。至于他爸他妈的爱情故事、婚姻模式,还是留给别人去评说吧。它们与你们的婚姻,也许根本就毫不相干。

我们中国人爱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是两个家庭的事。”诚然,家庭关系的复杂,我们中国绝对是可以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近年来,对于“原生家庭”的讨论在中国大受追捧。一时间,所有跟人有关的一切,似乎都能和“原生家庭”挂上钩。而一贯被视为人生大事的婚姻,当然更不能幸免。

挂钩就挂钩吧,关键还简单粗暴。他的原生家庭中,爸爸爱妈妈的方式,就会是他爱你的方式,这种明眼一看就严重违背唯物辩证法的纯粹胡扯,竟然被很多人作为预测未来婚姻能否幸福的葵花宝典,奉若圭臬。

记得很早以前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家庭中有兄弟三人,很不幸,他们父母的关系相当糟糕。就像前文中D姑娘老公的爸爸一样,他们的父亲,也是生性暴躁,对自己的妻子,常常拳脚相向。看着母亲在家中受尽委屈,三兄弟都感慨万千,但他们后来的做法,却完全不一样。

老大看到父母相杀,觉得婚姻真是一种让人煎熬的存在。他想,与其两个人互相消耗,不如独自孑然更自由自在。所以,“不婚”的念头,渐渐主导了他的思想。于是,他一生没有结婚。

老二呢,看到的是母亲在父亲的拳脚下隐忍迁就,他心底对于女性柔弱的恻隐之心潜滋暗长,渐渐蔚然成林。他渴望自己能给女人以呵护,就好像保护了受苦的母亲一样。于是,长大后他结婚了,对妻子关心体谅,成为不折不扣的好夫君。

而老三,不知不觉中习得了父亲的戾气,对女性,没有尊重,没有认同。长大成人后他像二哥一样结了婚,但不同的是,婚后他对于妻子却百般折磨,正如当年父亲对母亲做的那样。

是不是有一种茅塞顿开之感?同一个家庭,相同的父母婚姻模式,折射到每个人身上,会有完全迥异的结果。其实这很符合科学发展观。我们不都知道么?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固然同时需要,但两者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同的。

具体来说,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只能局部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而且要在一定条件下起作用,并且,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实现。

够明白吧?外因的作用,必须通过内因才能实现!所以,别一看男友的爸爸很宠妈妈,就立马做起春秋大梦,觉得他也能成为自己的真命天子,一辈子用无尽柔情为自己保驾护航。你要非得如此幼稚,我只能暗叹:姑娘,一旦梦醒,你有可能会摔得很痛哟!

一言以蔽之,要想婚姻靠谱,只能狠狠深扒,即将成为你婚姻另一半的男人他自身靠不靠谱,只此一条,别无他途。

关于这一点,还有一个温情故事。

一个女孩说,她爸爸妈妈的婚姻幸福得令人羡慕。听人说,他们一结婚,爸爸就在一次酒后微醺中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宣布:在这个家中,除了妈,谁也不能对我老婆怎么样。

爸爸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日后漫长的生活中,他很注意自己原生家庭的成员对于老婆的态度。处理兄弟姐妹一大家子的任何事时,都很顾及妻子感受。对于亲人,该帮的忙,帮,但绝不超越自己能力勉强去帮,更不要求妻子要对他的家人做什么牺牲。

女孩说,有一次,姑姑在爸爸面前编排妈妈。说自家日子如何艰难,嫂子却买了一件奢侈至极的大衣,真不懂顾全大局帮衬亲人。爸爸听此,立即很严肃地告诉姑姑:“以后不准这样编排你嫂子。你家日子不好过我们已经尽力帮了。但不能为帮你们不顾自己的生活质量。”

姑姑碰了一鼻子灰,再没有说过妈妈的不是。至于奶奶,虽被爸爸授予特权,但那特权,她敢用吗?

而妈妈也同样没有让爸爸丢脸。多年来她对家人仁慈厚爱,和他们相处得其乐融融,深得族人好评。

我们中国的婚姻的确常受男人家庭牵绊。但一个成熟靠谱的男人,总有办法让他的女人安然。

而这一点,才是幸福婚姻的正确打开方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