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

2019-04-14  本文已影响0人  共赏一路的风景

之所以想都没想,顺心写下了“对抗”两个字。所有最近于生活进程的拧巴,都可以用这两个字来表达。

对待大宝学习方面的,她全力期盼爱的滋养与时间的随意打发,与我们对她高度自律要求的现状形成对抗。这种对抗表现为,我们愈发对她的拖拉、无秩序表示批评,她就愈发反抗,不屑,甚至是在不经意的瞬间拿出个对付我们教育理念的杀手锏。这种对抗状态一直在持续,尽管我们偶尔意识到语言暴力的不足,尽可能给予理解与修正的机会,但这样的态度缓和也仅能换来一时的改变,很快对抗的情绪就会因一点小事再次复燃在我们之间,似乎已经成了主旋律,而我真不知这种趋势从何时兴起,又为何变得如此兴旺。我不愿意追溯过去,一百个原因都是我们在孩子应该养成好习惯的时候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照,诸如握笔姿势,坐姿这些我们以为上来就会并且能做到完美的地步。但,以为的与现实的差距,就成为了问题。而一旦问题出现,修正所需要付出的成本与精力往往比习惯开始培养时要多得多。于是,现在,常常不由自主的歇斯底里,一方面觉得赶快挽救,另一方面又觉得无可救药。我知道后者的态度源自自我情绪的消极,孩子的这一点点共性,实在不应该成为每日大为生气的理由。但,明知的事,就是做不到。

对待自我成长方面,来自潜意识的不能懈怠,在探索在努力,与来自意识层面的允许自我的稍微放纵与消遣,于是这一组对抗,成为了精神世界茫茫然的现实。貌似有些迷失,生活在蹉跎,有种混日子打发时间的自我放任。于是,不再每日写字,捧了多日的曾国潘也还没能进入尾声。昨日对孩子信誓旦旦的承诺,一定要睡觉前结束本书,但在哄睡二宝疲惫欲罢不能的状态下,又一次用无为结束了昨天的历程。在时间的长河中,如若不积极积累点东西,像逝去的江水,永不能再与曾经相遇。留下遗憾并不怕,怕的是明知如此硬是把当下过成明日的遗憾。这种不知悔改的人生,想必终究也很难成就大事。在指责孩子说到做不到的同时,想到自己也是不由自主将日子过成自我舒服的状态,而忘记了最初的动力,着实我自己汗颜。

当生活、工作所遇到的事情、关系变得不再顺畅时,大都是其中有了对抗的因素。尤其是在双向关系互处中,各自对对方的期待过高,而又不能像要求对方一样同理自我,那么各种隐性的不顺就成了阻力。找到对抗,正视造成的原因,找到解决的方案,从源头捋顺,消失对抗,才能共融。而对抗真的不能起到最终改变的功效。

深喑如此,在思索,如何捋顺我目前最为烦心的上述问题。关于孩子,每每谈及,冒发的第一感受就是焦虑,想让她学好钢琴,又想让她日日更进英语,而当其他家长为孩子安排语文、数学、阅读、书法、绘画作文等等各种辅导班时,为母我真的不能淡定了。突然就发现,孩子的字写的实在太难看,数学和语文的成绩一次次下降,自以为酷爱阅读经典的她好像更对马小跳那些嘻哈的校园小故事感兴趣了,各种对她较高的期待,与她基本的日常都不能建立有序的现实,形成了不断期望又不断失望,给一点鼓励又给两棒子打击的恶性循环。

浩瀚的学习资源,方方面面,没有你想不到的,而孩子一天中的闲暇时间就那么多,总还要给她一些童年的自由时光吧,于是,内在的矛盾、抗争,成为了焦虑的根源。放下一些期待,也许就会扔掉许多失望。对抗终究都是自己寻找的结果。那么,找出孩子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找到合适的路子和时间,与孩子共同制定适合她的成长方案。即使磕磕绊绊,稍微不优秀,又能怎样。在健康快乐面前,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

而于我,终究还是要有点追求的。想到就要做到。读书、写字,从今日开始,就不要断续,在允许的节奏中,找到属于它的时间,然后雕琢,只问耕耘,莫急收获。而于专业技能的锻造,真的不要再日日追索,立足每日的法律难点,熟然于心,提高实务应对能力,过硬才能成为品牌。

像生活在茫茫宇宙的黑洞之中,明明沐浴在烈日强光下,于目标的茫然与行动的不足,与潜意识的自我激进,这种严重的不匹配,成为了茫然、混沌的现实。明明睁开着双眼,却貌似看不到任何于我有用的东西,侵入眼帘的大都是消耗意念的外在诱惑,要么是消费,要么是改变的谎言计划,如果不能够拥有足够的定力,又特别想日日精进,是很容易被所谓的碎片化学成焦虑综合症的。

这个世间,到处都存在圈套,把自我的追求了然于心,即使外在瞬息万变,我们要知道,内在的恒定,意识的宁静都应当是最基本的状态。做不到这些,就会被纷扰隔断看穿真相的途径,愈发迷茫,愈发无力,然后就在不知所以然间进入了另一个“葛优躺式”的生活状态。损耗一个人的意志就是这么容易。只要成长的张力不足,寻求舒适的力量就会成为你前进的拖油瓶,与你掣肘,想象就是这么可怕。这也是参加一个行动能够瞬间带来洗心革面改变的原因,但这种改变随着行动的结束,日益减小,直到恢复未改变之初,而我们貌似还被改变的假象所蒙蔽。因此,在衡量自我究竟是否进步的时刻,不要拿意志、语言来评判,拿实际读到的书、受到的内化,写出来的文字,对专业技能的积累。这些看得见的堆积,是能够在将来某一时刻拿出来教化的,或是对自己,或是对他人,或是业余的,或是专业的。

与万事万物,消除对抗,找到和谐,然后做具体细微的行为,在行为中体验感受,改进情绪与态度,然后闷着头走下去。这条路无需激情澎湃,尽头也不一定光芒万丈,只要行走路上内心的静谧,以及能够与自我、他人的美妙互动。这样的结果,虽不能保证有鲜花掌声,但一定差不到哪儿去。在漫长生命旅程中,也许这就是“看见自我”的最为理想状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