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请选择你想要的生活
是什么阻止我们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些话语你是否耳熟:
上大学,肯定得去清华北大呀,再不济也要去211...
这个专业以后前景好,应该选择这个专业...
大学一定要恋爱,恋爱了必须结婚,结婚必须生子...
工作必须要高薪,必须要买房买车...
朋友都恋爱结婚了,再不能一个人了,必须找个合适的人结婚...
女生一定要买自己喜欢的包、喜欢的口红、喜欢的化妆品...
工作工资低,必须换工作...
有多少人,是被这些观点绑架着。我们暂且称它为“必须”。
这些“必须”正在阻止你选择的自由。
前段时间有段很火的视频:一小伙晚上正在公司加班,女朋友让他送钥匙回去。由于送完钥匙还是加班,他骑车逆行,结果刚好被警察看见,让他停下来。
他先打了个电话,说暂时不能回家了,骑车逆行被抓了...
挂断电话,他就把电话一扔,开始痛哭,立马给警察道歉,说他平时不是这样的...
警察看他在桥上,担心想不开,连忙安慰,他在桥上哭了很久...
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画面时很心疼也很无奈,他也许就是我们自己的缩影。
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让我们喘不过气来。
我们害怕公司裁员、害怕经济形势不好、害怕突然没有了经济来源...
曾经的我们也是充满梦想的小女孩小男孩,科学家、音乐家、老师、画家这些都曾在我们的梦想里。
而你要问现在大多数人的梦想:赚钱。
是什么同化了我们的梦想,让大多数人拥有共同的梦想(赚钱)?
就是这些“必须”。
“必须”让我们陷入稀缺心态
彼得是一名助理,他正在因为财务状况青黄不接而苦恼,房租快到期了,答应给女朋友的包还没有买,好不容易等到发工资,连账单都不够还。
短期内这种现状也不会改变,出去吃饭只能等着朋友买单,可怕的是“剁手节”的账单还没有还,他成为一个标准的“月光族”。
彼得出身并不富裕,毕业之后没有跟家里要过一分钱,没钱还账单。“穷”俘获了他的大脑,使他每天上班都无精打采。为了省钱,他只好搬到更加偏远的地方去住,代价就是每天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在路上。
由于路途太远,他发现工作外自己的可控时间更少了。回到家本想学着一些设计知识,但多数情况是倒头就睡。说好的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报班太贵,只能下个APP学习。
不知不觉,他陷入一个循环,由于长期注意力不集中,领导对他意见越来越大,每年的晋升机会都轮不到他,而且自己平时的提升太少,跳槽不容易,彼得更喜欢呆在这个不怎么喜欢的公司。事实上,我们跟彼得一样,穷并不是因为我们自己不努力,而是因为这种“稀缺心态”
稀缺心态,这个概念由塞德希尔·穆来纳森提出,他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领头人物,花了大半辈子,研究“穷人与富人的本质”,他发现长期处在匮乏稀缺状态下的人,会慢慢被环境所改变,陷入稀缺心态。
当“稀缺心态”俘获我们的时候,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选择与行为。
稀缺心态让我们成为“井底之蛙”
我们只能看见井上的一小片天地,看不见之外的东西。比如,打工可以立马赚钱,于是辍学,少上几年也无所谓。
拥有“稀缺心态”的人,更加容易忽视有长远发展的机会,而只能看见眼前的利益。比如很多人会为了20%的薪资,忽略自己的成长。
就像彼得,他一旦处于“稀缺心态”,就很难走出来,想要学习,却无法做到,总会有千难万难阻止你。
稀缺心态让我们“内存不足”,扼杀我们选择的“自由”
“稀缺心态”最致命的影响是让我们内存不足。如果把人的大脑比喻成一台电脑,内存就是他同时处理多件事情的能力。
试想一个满脑子想着工作还房贷的人,脑子的可用内存一定比一个没有房贷压力的人少。
一个满脑子思考如何快速找到男朋友的女生的内存一定比一个坦然面对事实的女生的少。
当我们满脑子都被这些“必须”占满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其余的内存来思考个人的成长的、是无法真实感知生命,找到快乐的源泉的。
这些必须就像“bug”一样,不断消耗我们的“内存”。
当我们内存被这些“bug”消耗殆尽的时候,我们没有其他内存供我们冷静思考,自由抉择。
如何摆脱“稀缺心态”
不断学习,看到世界的各个窗户,才能选择你喜欢的那一个
知识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的最佳助手,我们只有拥有更多的知识、看到世界的多面性,足够了解世界,才能探索人生、摆脱稀缺心态,选择自己想要要的生活。
樊登读书会的创始人樊登,40岁开始创业。他说曾经有一段时间自己非常焦虑,做节目主持人就那样,每天上班也没有特别的突破。但是那个时候他坚持阅读,他阅读了《论语》的各个版本,翻来覆去的读,还读很多其他经典书籍。
他不安于现状,不给自己的人生设定界限,更不会考虑那些“必须”,他只一心一意读好书。
在不断读书、学习、思考的过程中,他发现原来为别人读书还能创造收益,于是他创办了樊登读书会。从只拥有50人的会员发展成现在400万人的会员,成为业界名人。
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喜欢读书,公司就他一个人选题,一个人讲,就这么简单。他创业的所有方法,都能够在书中找到答案。
正是他这种学习的心态,让他发现自己的局限,于是反复学习,不断的开阔自己的视野,找到看自己热爱的事情,摆脱“必须”的枷锁,自主选择人生。
要事第一,为你的大脑节约“内存”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一个关于时间象限的说法,即:
重要且紧急
重要不紧急
不重要紧急
不重要不紧急
对于紧急之事,可以很好的判断,但是对于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情,却很难区分出来。
通常情况下,重要性与目标相关,凡是有价值、有利于实现个人目标的事情都是要事。
为了保证做到要事第一,必须为自己设定目标,拟定计划,然后按照要事第一的原则持续下去。
例如,彼得想要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那么他就应该为自己的这一目标设定计划,按照计划实现。
我们可能会想,正如他的现状,每天那么忙,哪有时间学习。
换一种思维方式,假如玛彼得每天的要事就是学习一点设计知识。以现在的科学技术,他可以在上班途中看视频、书籍,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周末减少不必要的社交,勤加练习软件技巧,这样他一定会有提升,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这就是“要事第一”的魔力。
总结一下:生活中的必须让我们陷入“稀缺心态”,这种心态会让我们成为井底之蛙,让我们内存不足,不能自主选择。
摆脱这种心态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阅读;坚持要事第一的原则。
最后以送一句我喜欢的王小波的话:
你知道我在世界山最珍视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自己的性格,也就是我自己思想的自由。
亲爱的,我也希望你可以拥有选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