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IT·互联网

说得VC好像能随随便便当上似的

2016-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三眼乌鸦一般黑

前段时间,我为了面试一家VC,还专门跑到国贸向QK老师取经,聊了一个半小时,话题是“如何转型VC”。没错,当时他刚写了一篇《最让我享受的永远是与聪明人交流的愉悦感》,我觉得我也可以写一篇《最让我感到尴尬的就是QK的文章了》。

写这篇文章不为什么,只是在我转型VC这段时间,QK写一篇为什么不做VC了,我觉得沉默有点怂。作为一名记者,我最近休假、离职,可是为转型VC忙碌了约1个半月之久啊。

QK追求的是极致成长,谁不是呢?只能说每个人的选择方式不同。同一份工作,同样的工作内容,对于新人、老人,成长曲线可能完全不同。就像同样的女人,可能是你的新欢,但同时也是别人的旧爱一样。

说句实话,对于我身边的大多数记者朋友,甚至我的大学同学而言,VC依然是大多数人转型的希望所在。

我的一位朋友做了3年记者,现在在一家科技媒体很资深。他也在转VC,并对我欲哭无泪地说,VC门槛特别高,能走到面试环节已经是1%了。但就算到了面试,也才是挑战的开始。合伙人会不断询问你的行业经验,但只要一张口,肤浅的一面就暴露了出来,逻辑漏洞百出。这是记者的通病。哎,在你们纷纷唱衰VC业的时候,有另一部分群体想要挤破头进这个行业啊。

从我短浅的经验看来,有3类人在转VC。

第一类为海归金融背景。这类人一般直接从实习生做起,缺陷在于行业理解。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求海外背景,我成堆的大学同学去国外镀金,胡吃海喝一年,该没有思辨能力依然没有,不知道稀缺在哪儿了?当然,我承认我的样本有问题。

第二类就是有多年的行业经验,比如做了几年的产品经理。

第三类就是我这样的,从记者开始转,极为困难。

今天早上,一个微信群里有朋友问,这些VC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不做记者?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做记者工资低,做记者没有门槛好嘛。基本上是个对互联网感兴趣,且语感不错的人,都可以成为一名记者。假以时日,都能做到80分。

当然,记者中也有一条鄙视链。写深度的瞧不起写短稿的,写短稿的瞧不起只转载不原创的。这话说得不对,其实一名优秀记者可能短稿、案例、深度能力兼备。记者也可以做到很专业,36氪冯大刚说过,“一个美国报道航空产业的记者,能够对很多机型、飞机零部件了如指掌”。但你想想,哪位记者不是背负着KPI,会有哪家科技媒体允许一位记者死磕一个行业这么透,谁养得起?

而整个记者界,是被VC界所鄙视、掀桌的。

拿我自己开刀,我一直以自己商业判断能力为傲。一个项目过来,我可以很快判断哪里应该写,哪里不应该写。而且,我也常以判断项目有无机会为乐。但是这些能力与VC比起来,简直不好意思张口。

我曾遇到一个投资经理。与她交流行业经验,她很直接得把记者鄙视了一通。你们写的内容特别浅,而且很多时候还是错的。并且拿出我们的一篇文章,让我分析一个项目,我当然无从谈起,因为思考逻辑不一样。但与多位投资经理的接触,让我明白一件事情:投资经理普遍比记者懂商业,二者之间甚至隔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这也成为了我想转VC最深的动机。

因为投一家公司,一个投资人什么都依靠不了,只能凭着自己的独立观察,独立思考,天人交战,投错了就是真金白银的损失,非常小心。但做记者不一样,碰到一个好项目,顶多跪舔一下,碰到一个烂项目,也就吐槽抱怨一番。甚至很多媒体人肆意评论,大胆预测,但结果如何,who care?显然,VC活得明白现实许多,起码比记者理解世界更深刻,也更能抓住这个世界的本质。

最近有一些媒体找上我,其中不乏一些业内知名的,更不必说一些小机构,我也尝试过去面试,就是好奇自己的市场价格,结果还算满意,但我知道这条路不持久。当我看到一位76年主编,谈论着一些肤浅的话题,追求的不过是把稿子写得漂亮,追求点击量时,更加剧了我对媒体的悲观。

我不只一次表达出这种悲观。你看下现在真正有含金量的内容,有几篇是记者写出来的?QK没有媒体经验(在36氪待一周不算吧?),但他作为一个VC跨界来做内容时,篇篇都有自己独到的思考,这些是我们这些记者小朋友、文字工作者想破脑袋也写不出来的。这完全是智商碾压好嘛。活得肤浅不可能产生好内容的,没可能的。

媒体业一直没有出路,这是共识。起码在我有生之年,没想过要改变这个业态。冯大刚老师这样表达过自己的伤感:“你非常欣赏的老记者纷纷走了,剩下的都是新人,而你知道他们过几年也会离开媒体行业。”

确实,很多资深从业者,因为要创业,所以要坐在VC对面被审问一般刨根问底,但做记者采访他们时何尝不是如此。当你面对一位比较年龄要小,但融资了2000万,又对照下自己工资卡时,是不是要心疼自己+1h。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没几年就30岁了,越快转型越好,而成为VC是条上佳选择,这也是行业基本共识。

我对VC还是比较乐观的,说互联网因素少了,但可以把自己目光移向海外啊。现在出海是风口,VC不傻,早已陆陆续续把目光瞄向了海外。对于创业者以及投资人,海外还远远是蓝海,甚至还可以长青10~20年,有什么好心疼自己的呢?我一直觉得悲观都是视野所限带来的。

倒不是说VC薪水高(虽然与记者相比,平均薪水是高了些),而是说进入VC,对于一名记者而言,是条很好的成长学习曲线,当然这事儿主要还是看兴趣。

有一位投资人问我,记者与投资人做得事情差不多,都是看项目,所以为什么转VC?我说区别大了。一个项目过来,记者不需要动用太多的判断,大部分只记录就可以了,接下来无非是整理逻辑,让文章看着顺畅,做久了,高手和新人看不出什么差别。但做VC不一样,VC想要见一个人,都是主动有目的的。这种主动与被动的差别,一开始显现不出来,但在同样见了500个项目之后,就是无法跨越的沟壑。

话说回来,万一我哪天又做回记者了呢?

那就让我和面试官一起尴尬好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