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寻求指导和帮助,是种病,得治!
不惑之年,过了半辈子,回首往事,自己一直就是在懵懂中过来的。有很多幸运,也走过不少弯路。
几个关键节点的弯路,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所致。简单来说,主要是表现是二点:一是对关键节点不敏感,没认识到此时此事的重要性,重视程度不够;二是即使认识到了,也是习惯性地自力更生,不懂得向老师、前辈、高人请教,因自己的见识、经验、前瞻能力所致,没作出最佳选项。
在此,简要回顾前40年的几个关键节点。
一是小学毕业时,参加县一中尖子班的筛考,这个资格名额,好在遇到了有公正心的好老师,不然差点失去,那就会改写后来的经历了。我1975年出生在革命老区、湘赣边区的一个小山村,80年代上小学。那时物质贫乏,信息闭塞,尊师重教、读书考学既是当地流传下来的优良传统,也是小孩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那时家里没有电视,杂书也少,读书一直比较专心,所以成绩一直是班上第一名,印象中好像没考过第二,后来听老师说也经常是全乡的第一名。
县一中是原湖南省立二中、省重点中学,那时的说法是考进了一中,就是一只脚进了大学门。一中的初中每年级4个班,其中2个农村班是面向全省的小学筛选成绩最好的学生,组成所谓的尖子班。而这个筛选,是先由各乡镇选出2-5名学生去一中参加考试,所以,能否被选为参考生,就是一个关键节点了。
那时,我自己哪里懂这些,都是老师们在运作。我是考完后才从父亲口中听说的故事。我们班主任与村支书是本家,关系也很好。村支书家的小儿子是我班长期考第二的同学。那次班主任力荐村支书的儿子去参加筛考,如果那样,我自然就没有机会了,因为我们那个小乡一共才2个名额。在那个情况下,校长坚持认为我是长期以来的第一名,应该把名额让给我去考。那年,我也乡中心小学的另一个学生去参考,结果我是乡里唯一考上的学生,后来校长在我家办的庆功酒上说出,我本来就一直是全乡的第一名。
这个事,以前我真的没有意识到重要性。现在想来,才会惊出一身汗。如果当年校长不能坚持公正,让村支书的儿子去考,不管他能不能考上,我后来的路肯定不会走得这么顺利,也有可能成了一名农民工兄弟。
走上社会后,我也总是告诫自己,不管在什么岗位上,有多大能力,做人什么样事都要坚持公正,才能不害别人,不悔己心。
然后就是高考志愿填写失误。在县一中读完初中高中,成绩一直是10-20名间晃荡,虽然不论选文科还是理科都有偏科,但因为语数外三门主课一直比较扎实,自知上大学没什么问题。但对考什么学校、专业,则完全没有分辨能力,没有清晰的目标。
95年的高考,我是527分(文科),本科线526分。那年我们学校考得特别好,应该是创下了后无来者的纪录:株洲市理科状元、文科状元都是我们高一二没分班时的同一班同学!全年级90%以上的同学都顺利考上大专本科院校,落榜复读生不到一成。
那时没有互联网,只是临近高考前一二个月,学校把有关的大学介绍资料贴到公告栏里,同学们就是这样去了解学校和专业。那时的确是没有见识啊,又没向班主任或其他老师去咨询,更不会向父母去请教,因为心里认为父母都是一辈子在小山村的农民,这些方面懂得还不如自己。
就这样,我是完全依着自己的兴趣或是想像,第一志愿选的是中南财经大学的经济类专业(具体记不起了),第二志愿是湖南财经学院的经济类专业,第三志愿是株洲工学院的经贸秘书专业。结果,以我刚过本科线1分的成绩,自然没能被第一二志愿录取,“顺利地”落到了第三志愿的大专位了。
这个事,现在想来,失误有三个。首先应该请班主任根据自己平时的成绩指导选择哪些学校,而不是像自己那样一厢情愿的选择最热门的学校去冒险,失去前二个志愿的机会。二是不懂得学校与专业间作搭配,我前二个志愿是热门的学校里选热门的专业,现在想来真是幼稚。三是第三个志愿只注意到了可能是经贸类与中文类结合,没注意到那是大专层次。虽然说第三志愿选个大专作保底的策略没错,但是,我当时真的就没注意到这是个大专,而且就算三个本科志愿都落空,也会有调剂的呀。
参加工作后,意识到大专与本科的学历层次差距是明显的,后来要花很多的精力去弥补,读本科,考研究生,付出的精力是巨大的。这就是高考那个节点没有求教老师指点造成的后果呀。多么痛的领悟!
第三件事,是工作后坚持不考公务员、考上了报社记者后坚持不去的事。因为家境比较贫穷,我上大学时家里借了2万多元外债,二个成绩优异的妹妹也没有继续升学,这些事让我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一心想在企业里工作,认为能凭本事拿高一些的收入,早点改善家庭条件。2000年左右,一个关系好的大学同学还提醒过我报考公务员,我没有听从。2000年5月份株洲日报招考记者,我参考后通过了,7月份先后接到人事部二次电话通知,我都坚持放弃没去,一直在企业里做营销工作。
就这样一直在企业里工作,虽然也早已晋升为企业高管,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养家糊口不成问题,但是,这20年走来,确实有些辛苦。如果让我今天再选择一次,我应该会首选考公务员,其次是记者,都不会选在企业打拼了。
那个时候,如果向有经验的老师、长辈请教的话,都不会作这样的选择。
这么多年来,其实我并没有太多的长进,遇到事情,越是大事难事,往往习惯闷在自己心里慢慢考虑,不愿或没有勇气找别人去商量去分享。这样,其实很多时候都不知自己的选择是对是错,而且搞得自己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素质、性格特质,都有自己的性格缺陷。所以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我的这个病,随身40年了,也许与卑微的出身、长期在底层的打拼,造成了过度的自尊、潜藏内心的自卑有关,也不知今后能不能比较好的改善。
现在,我能这样写出来,就是灵魂的自我反省,是内心的自我强大,我变得勇敢了。
几天前一件小事,妻子说我那样子像个小孩子。其实,像个小孩子没啥不好,起码那样就意味着年轻和机会。真的希望我们还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把握。
http://www.jianshu.com/p/0c512fed90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