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足迹520亲子成长迹婚育杂谈

【思考】父母成长日记2019-3-11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13人  Sam爸很忙

昨晚,一起吃饭的时候,小家伙很有兴致地前手机的数独游戏在我面前炫,我感觉他以为我不懂(其实他也不懂),想让我看看他是怎么操作的。小家伙一直是很好胜的,我也抓住他这个心理,随后,我拿手机过来,不到20秒竟然过一了关。正当我得意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小家伙像卡住一样,脸色有点迟疑,然后立马转向找妈妈:“妈妈,我要看Maisy(动画片)……”,结果,不再与我玩数独了。

我突然发现,小家伙第一次在我面前是这样退缩的。

幡然回首,我才醒悟,最近小家伙“十万个为什么”的状态减少了,怕困难的情绪明显了。或许这也是一个年龄历程,虽然小家伙没有费曼博士那么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好奇心从强烈到目前的状态,肯定是有原因的。那么,原因是什么呢?回顾这段时间的陪伴,我觉得,我们没有好好利用他的好胜心理。

好胜心理在小家伙而言,是一种尝试成功的体验,是一种快乐的刺激,是一种渴望尝试的动力,适当引导会有很好的激励作用。从周末的玩乐高体验中,我发现,小家伙不是不喜欢动脑筋,而是他的专注力不够集中,我未能用更好的方式去刺激他的专注力,未能充分利用他的好胜心理。而“十分个为什么”减少了,与家庭的环境有一定的关系,如我们的固定思维就是成人的思考方式与行为会比小孩子的成熟与正确,于是,我们便总是喜欢指引小孩子,而且是很自然而然地为孩子纠正一些他本应该去试错的事情,我们毫无察觉。尤其是家里的长辈,包括洋洋妈,自察力不高,却觉得自己是一种爱护、保护。而在孩子的问题上面,我们有时候会存在表面应付他,甚至故意转移他的话题,无形中,孩子对身边事物的兴趣大减。这时候,我们却更是觉得孩子“乖”了,“听话”了!我却觉得,这是孩子没有思维、顺从、毫无挣扎的一种可悲的表现苗头。很多时候,我们都认为孩子就是孩子,用孩子的方式去对待他就可以了,然而,如果我们找准时机,用大人的方式去对待他,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的独立性不单纯表现在行动上,还要表现在思维上,只有思维的独立才会有独特的见解。我要与洋洋妈探讨一下引导的方式。

今天是朗哥哥的大喜日子,听洋洋妈说,小家伙自己要求一定要穿得帅气一些。在赴宴的路上,小家伙好像一只小鸟一样,到处跟家人聊个不停。

图片发自Sam爸

妈妈:BB,你告诉婆婆,你要跟谁结婚?我昨天说要跟爸爸结婚,妈妈要跟婆婆结婚,对吗?

BB:不行的!女生跟男生才是叫结婚的。

妈妈:哦,这样啊,那你跟谁结婚呢?

BB:我跟妈妈结婚。

妈妈:那爸爸呢?

BB:爸爸跟婆婆结婚啊。

妈妈:那爸爸跟婆婆结婚的话,公公会哭的。怎么办?

BB:那爸爸跟阿姨结婚吧!

结婚是什么?看来,要慢慢介入一些概念了。

妈妈:如果婆婆哭了,很伤心,那你会怎么办啊?

BB:我会哄他,会kiss她。

妈妈:还有吗?

BB:没有了。

妈妈:那你可不可以给婆婆一份勇气,一份鼓励啊?!

BB:不行的,我的气很臭的,不能给婆婆的!

平时,我们就是从这些对话中对孩子进行一些礼貌性的教育,他会在我们快乐的氛围中得到滋养,他喜欢我们。我们经常会问:你喜欢爸爸多一些,还是妈妈多一些?你喜欢公公多一些,还是婆婆多一些?结果都是一样的:都喜欢!从这方面,也体现到小家伙对家庭的氛围很满意,他感受到幸福,感受到每个人都是爱也的,在快乐的成长中。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