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浅谈中国教育
最近各地的小学中学陆续进入开学季,不得不说教育在中国是非常受重视的。
从小到大其实我们写过很多文章,小学开始老师要求写日记,初中老师除了要求我们写随笔之外也会让我们写作文,写议论文,到高中就更加功利了,直接就是应试作文,按套路按评卷老师的喜好。那么经过这么多年的写作培训有几个人能说自己的写作能力不错。
还有学校的英语教育,就算你过了大学四六级,大部分时候你学习的还是哑巴英语,面对老外你也不能张嘴就来。一说起这些问题大家就说这是应试教育的锅,好像不是应试教育你就能熟练说一口鸟语似的。
这是教育出问题了吗?
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么多老外天天等着跟你练习口语吗?你家是住在伦敦还是纽约?周围有几个人天天用英语跟你说话?
我认为这个锅不该由应试教育来背。
我觉得学院教育更多的是一种基础素质的培养,就比如如果你不去做科研高等数学真的在现实生活中有用吗?基本没啥用,但是这是基础,是为选拔更高级科研人才所准备的基础。
中国的教育更像是一种渐进式的选拔人才,小学学的是为中学做的准备,中学学的是为大学做准备,大学学的是为研究生做准备,就这么一层层递进式,从小学到研究生或者博士,这个比例可能是200比1 或者更高,也就是说200个小学生中可能只有1个成为博士。那么那199个人是不是花在那些高数微积分上面的时间就白费了呢?
从功利的角度大部分可能是白费了,他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他们这辈子都用不上的东西上面,这难道不是一种浪费吗?所以比尔盖茨很早就从大学退学了,同样的还有甲骨文ceo 埃里森,facebook的扎克伯格等等。我们能找出一大串人名,他们都是没上过大学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但是我们其实是需要仔细分析一下这些成功人士的过程,比如比尔盖茨,他是在微软软件销售非常成功的基础上退学开始创业之路的,扎克伯格同样一样。所以你要说没有一点基础然后说不浪费时间学高数微积分去创业我只能说那是赌,跟他们不一样。
我们还能找到一大群那些在科研路上刻苦钻研,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们,做这些事情懂的可不光是高等数学了,就需要更多知识技能了,而且还需要持续的学习提高。这难道不能说是教育的巨大成功吗?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谈素质教育,现在随便在一二线城市的小学中学去看,他们都会摆出很多素质教育的理念,不会有人跟你谈应试教育的,那个似乎是一个已经过时的落后的理念。但是你要去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去看,素质教育该是一个多么奢侈的东西,就算你想跟家长谈估计都不会有人愿意搭理你。
为什么?因为所处的环境和所拥有的资源不同。一二线城市的家长首先拥有一定给孩子试错的资本,他们希望给孩子更多种可能,你学习不好说不定还可以去学画画,再不行还可以去干点别的。而干的那些别的就需要除知识技能以外的别的东西。而举家搬到衡水中学附近陪孩子上学的家长可能这是他们给自己下一代的最后一点希望了。能上大学就有未来,否则未来渺茫,不是他们不想素质教育,是他们没有资本去想那些,家里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有钱更多的是解决温饱,哪还有什么钱来考虑素质教育。
就像《贫穷的本质》所说的对于底层家庭的孩子的教育最好的还是应试教育,今天完成多少道题,学习掌握了多少知识,对他们就多有用,这些东西最实在,素质教育能保证我未来不饿肚子吗,并不能,但是我有好学校好文凭能保证我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能保证我有饭吃。
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发展是属于下一步。所以教育是因人而异的,选择适合的教育方式可能才是这个社会最好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