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天使》:妈的,打官司还要钱
《马路天使》:妈的,打官司还要钱
贾樟柯导演在回忆这部电影时说:“我国早期电影《马路天使》里曾有过那么活泼的市井生活的描述,可惜在日后的中国电影史上几乎很少有这样的珍品了。”
1937年,袁牧之编剧和导演,赵丹、周璇主演,和沈西苓的《十字街头》为同一时期的电影,这两部电影里都出现了最早的吻戏,在纠结于哪部是首次吻戏时,我最终将这一“殊荣”给了《十字街头》,因为《十字街头》有记载为1937年4月上映,而《马路天使》的具体上映时间未知。
看完这部电影,习惯性地闭上眼睛沉思——这部电影给我带来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很明显,全片生动、欢快的小幸福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小人物的简单生活,尽管社会环境并不简单,但有友情,有爱情,这样的生活就足以简单地欢乐。
当然,作为一部左翼进步电影,它是有它的批判成分和发人深省的地方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剧中多个人物在黑暗社会制度下的贫苦生活。
结合欢快与批判这两点,剧中用一句话总结了出来:
妈的,打官司还要钱!
这句话由赵丹说出来,看电影的时候会觉得很萌,赵丹怎么可以这么帅这么萌,除此之外,话语背后还藏着不尽的无奈,唏嘘感叹。
“电影记录普通人的情感”。我们很难再看到这样细致表现穷人的电影,不刻意关怀或者体恤,而仅仅是参与悲喜。我想,这也是这部电影影响深远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让这部电影声名远播的是电影里的两手歌曲:《四季歌》和《天涯歌女》,均由田汉作词,贺绿汀作曲。
有趣的是,在1937年的电影里,已经出现了位于直入云霄的高楼大厦里的律师事务所以及地痞流氓头头去做桑拿的场景,摩登的旧上海果然名不虚传。
影片一直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它的喜剧成分,一点都不生硬,人物塑造得很饱满,剧情设计得很严密,已经初具现代喜剧的雏形。这些发生在弄堂、胡同、社区中的市井小人物的故事,让人感同身受,让人爆笑,让人同情,给人温暖,给人真实,可惜的是,1937战争的爆发,这蓬勃向上、充满可能性的电影“黄金时代”被日军的炮火和上海的沦陷戛然截断;好在,这种市井小人物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在香港电影中得到了延续。
电影之外,男主角赵丹一生坎坷不平,人生后十五年连一个演戏的机会都没有,享年65岁,;女主角周璇应该是萝莉的鼻祖了,后来的赵薇之小燕子,周迅之太平公主,也算是后继有人了吧;影片中饰演小云的女演员,也就是真正的马路天使——“1960年,她作为文艺界代表参加全国第三次文代会。‘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于1967年12月4日自杀,终年53岁。‘文革’后,党和人民为她平了反,恢复了名誉。”
该片获1983年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中国电影九十年优秀影片”之一;2005年香港金像奖协会华语电影百佳的第1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