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橘子保险说保险分析

为什么经济越差的人越不能接受保险?

2017-07-21  本文已影响239人  向前一步Tina

最近身边接二连三的“轻松筹”,一周内,都发生在身边人身上,我整个人是非常震撼的。爱“多管闲事”的我每一个都帮忙转了,仅有一个人点了一个赞,完全不同于往常我状态的点赞量。

第一个是我认识的海洋大学的任同学,有过一两次微信交流。这次是她的学妹叫梦婷,家里两个姐妹成绩都很好,这几天暑假刚刚取得保研指标,同时也收到人大五大中科大等5所学校的暑期夏令营邀请,但噩耗传来,链接中说:正准备辍学打工给父亲赚医药费。目前20万共筹6.8万。

第二个是我老家一个村的邓叔叔,常常去他家玩,还记得小时候给我摘的梨子,谈论着长大后哪个小孩看上去更有出息。但自己疾病缠身,母亲去年看病花去积蓄,老婆突然查出白血病。和大多数经济差的人家一样,很多时候只能望天。目前50万筹款25天共筹1.7万。

第三个是我的校友,东大交通本科,西南交通研究生,我圈内多个交通学院无论学长还是学弟都转了,因为窦瘤而病危。目前15万在诸多校友的帮助下筹款成功。

这都在我身边,有些直接认识,有些拐了1个弯。你会发现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商业保险,甚至社保也不是谁都有。轻松筹的威力直接取决于你的人脉圈,如果你是名校毕业我相信校友资源是很发达的,但往往没有保障的穷人身边的人脉圈是稀少而缺乏捐助意识和能力的。

我曾经思考过:为什么人们或许愿意为你的梦想众筹买单,而很多人并不愿意为重大疾病买单。著名经济学家阿比吉特·班纳吉说:“基于宗教或者种族的大家庭及社区组成的熟人网络愿意通过联姻、给人当佃农的方式分散风险,这种互助模式基于道德感。但基于道德感的互助往往在可能倾家荡产的医疗费用前相当薄弱,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种黑洞性事件需要自己买单。”

我身边受过高等教育以及相应的家庭保障观念都非常好,但是经济较差的家庭后代观念就会差一点。今天的文章绝对不是我的所谓营销和宣传,也不为丝毫利益,我只是在思考:为什么经济越差的人越不能接受保险?

其实目前市场上很多保险几百块就可以进行一定费用的补偿和经济的支撑,但没有人愿意支付。

我记得至少在我读大学之前我也是对保险有一些偏见的,因为爷爷奶奶永远都会指责父亲买过保险,觉得他没有把钱用到刀刃上买一种没法赚钱的产品。

我的素质很高的朋友也会告诉我:保险永远是有钱人的消费,因为人们只有满足了基础的物质需求之后才会考虑安全感,而中国人其实大多数人还没有满物质需求。值得一提的是,为此我和他还展开过讨论,我告诉他事实不是如此,穷人是有穷人保险的,比如医疗险比如意外险比如最近每家公司都强调的“税优健康险”,这些都是保险公司“赔本赚吆喝”的,但穷人却往往不喜欢消费型总想获利总想返还于是又陷入了二次矛盾。

我是个永远都喜欢寻找“真相”的人,我常常会想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为什么经济越差的人越不能接受保险?这一年和市场的亲密接触,以及自己对于一些理论的研读,包括对于人性的观察,我大概有三种推想。

第一 更高的道德风险

有句话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很显然,穷人是光脚的,政府是穿鞋的。

我来自农村家庭,但我实际在工作中非常不擅长和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家庭打交道。我在规划上黄过好几个。

有个家庭是开营业厅的,他们不愿意听什么规划不愿意听什么细节,只会问你我现在身上有痔疮同时还有个皮下脂肪瘤我准备开刀还要住院,你帮我看看哪个能够住院报销……

你的职业道德告诉他一定要基于诚信原则需要如实告知,当下那张脸就憋红了好像受了多大委屈似的:就几千块钱还要诚信,你继续你的职业生涯吧,全天下都求着我的~

这样的话我依然记忆犹新,不听规律不听解释自以为是以及占便宜的心态是许许多多这样家庭的缩影。

正是逆选择发生的概率更高,大陆精算层面整体成本居高不下,也是整个精算层面的问题,也是需要随着国民素质而逐渐提高的。

政府因为两极分化严重需要加大对基层医疗的补充,所以经济较差的家庭就完全躺着了,也就是完全依赖政府,正如低保户。

所以穷人市场在保险经济学上被称为:穿不破的市场。你永远别想穿进这个市场,因为逻辑不通。

第二、购买认知的背离

你会发现经济较差的家庭用于吃和穿的比例往往更高,用于旅游之类的比例相对较少。

保险的特殊属性:你预付一定费用,为将来生活购买的一种保障,但希望自己永远都不会用到。这是完全违背穷人认知的。

穷人的认知里:钱一定花在刀刃上,花在立竿见影的事情上。所以穷人更多的注重眼前的来自物欲以及所谓面子得到的满足,而不太会考虑未来的事情更不会考虑存在概率发生的事情。

即使很多人在经济上早已经具有购买力,但过往三十年养成的思维习惯造成了思维定势。

我记得我曾在国内数一数二的IT公司见过一个客户,家庭经济不差,但他说:我从小到大在山西长大,父母没管过我一分一毫,所以我也不会管我的孩子。我生病了不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走了无论小孩老婆其实我都不知道了。况且,知足常乐,那些不吉利反而不会找到我。

所以很多人经过教育以及城市的奋斗脱离贫困阶级,但穷人思想却要根深蒂固一辈子了。

第三、信息闭塞导致的低信任感

我曾经认识一个客户是在鼓楼卖烤鸭,他们是河南人,操着河南口音,两个孩子一个在老家上学一个在怀里抱着。小媳妇腼腆得笑笑,黝黑的皮肤让人亲切。

第一次给他们家规划他们觉得非常合适,选的纯保障型价格很美丽符合经济承受能力。他们不止一次得称赞我。我们很愉快得敲定了方案。因为是见面仓促没有带签合同资料,约好两天后补。

两天后去的时候他们却不要了,一问才知道,他们认识的旁边一个店的卖水果的是安徽皖北农村的,说是买了个保险不赔他家的高血压,觉得没用。还有个小区邻居说得了个小囊肿花了3万切除了说没达到重疾范畴也不赔。

一个夸大一个描述,当即吓得不敢接受,放出话来:这辈子都不会买商业保险。

他们丝毫并不理解风险也分重要性和紧急性,最需要风险转移的其实是那些基于道德感的互助机制往往不可行的,比如不致死的重大疾病。

《贫穷的本质》给我们展示的穷人困境: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

正是因为信息的缺乏,所以不敢接受新信息,也错过了许多可以进行自我实现和风险规避的渠道和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