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读书书单

写一本自己的书

2017-10-28  本文已影响19人  一亩闲田xt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置身于信息的洪流之中,你是否也会常常感到无力;在这个牛人辈出的时代,各媒体平台不断惊现某些人年阅读量上百本,你是否也会对自己阅读量感到焦虑;在这个知识变现的时代,不断有人靠知识变现实现年收入N位数,你是否也会反思,自己也读了这么多年书,怎么就过不好自己的人生呢?

写一本自己的书

      阅读《高效能阅读》这本书,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帮助你提高阅读效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人生的书,改变人生。

      作者原尻淳一,是龙谷大学经济学部客座教授,毕业后进入商界,一直从事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有多年的实践经验。作者认为读书最终的目的是要实际应用,进而改善工作生活。本书从联系实际的角度出发,谈论了如何高效能的阅读。

      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阅读的初级阶段,让不善阅读的人爱上阅读。

      第二部分,阅读的中级阶段,告诉我们如何速读。

      第三部分,阅读的高级阶段,帮助我们建立知识体系,收集整理信息,为写而读。

      首先,第一部分,如何让不善阅读的人爱上阅读。

      生活中,大部分不善读书的人,往往都是打开一本书,读着读着,如果遇到困难,就容易卡在那里读不下去了,时间久了,也就不了了之了。其原因,往往是被诸如读书应该从头读到尾这样的观念所束缚。总觉得应该先把前面的弄明白再往后读,否则如果前面的都没有弄明白,那么后面的就更不容易懂了。但是这样读书,不仅容易让读书搁置,更容易让自己失去兴趣,包括对读书的兴趣和对知识的兴趣。其实读书大可不必从头读到尾,或者要弄明白每一个细节后再继续读,而是可以随心所欲地选读,跳读,或者不读完。

      读书重要的是兴趣,是很想要知道结果,或者很想要弄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好奇心,唯有兴趣、好奇心才是支持我们读下去的唯一动力。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以教科书为主,老师单方面的照本宣科,学生单纯地理解记忆,填鸭式的教育。这样的教育,学生被动地靠想象理解记忆,很少有机会实践,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时间久了,难免感觉枯燥,提不起任何兴趣。上学就成了只是为了考试而上学,读书也就只读教科书了。很难再有可能为了兴趣、为了好奇心而读书。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拥有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重燃对知识的兴趣, 重新爱上读书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都有想要了解、知道的事物,只是从前的打开的方式错了。从前只是一味地读书,没有实践,因为没有来自实际生活的反馈,不知为何而读,时间久了也就自然没了兴趣。换一种方式,在实践中学习,从我们实际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开始,从中寻找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琢磨、查找资料、阅读、做笔记、思考、整理、得出结论,然后再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东西,如果出现新的问题,继续重复上一过程,形成正向循环。或者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开始,比如,如果觉得自己阅读水平不高,就多读一些关于提高阅读水平的书,进行阅读,做笔记,思考,整理,最后写下学到的适合自己的方法及心得体会;如果觉得自己沟通能力不好,就多读几本关于沟通方面的书,重复上面的过程。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进而激发学习动力,从中体会阅读的快乐,爱上阅读。

      从以上两种方式中不难看出,在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阅读中,阅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为达到解决问题这一目标而进行的诸多步骤中的一步,如果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总是想着阅读的困难,而是想着如何解决问题,阅读也许不会让人感觉那么难。

      接下来,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一些如何爱上阅读的技巧,简单介绍如下:

      如果觉得阅读有难度,可以从简单的书、薄书、有图的书开始。 或者也可以从了解作者、了解书的背景出发,寻找自己感兴趣方面,然后再回到书中。

      布置家庭图书馆或读书角,营造阅读的环境。

      增加仪式感,以让自己能够更快地集中注意力,尽量让自己瞬间切换到专注模式。

      多去书店,图书馆。多结交读书的朋友,相互鼓励,相互进步。

      第二部分。阅读的中级阶段,作者谈论了速读的技巧和阅读的意义。

      作者认为速读的关键在于寻找关键词。

      首先通过阅读目录把握全书结构,寻找关键词。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如果我是作者我会怎么写,形成自己的假设。接着阅读感兴趣的章节,通过多次、快速地阅读关键词附近的内容与假设进行对比,思考自己与作者思路有何不同,并写下笔记、心得。

      接下来作者在这一部分介绍了一些其他的阅读技巧,比如阅读黑体字,重要位置做标记等。

    最后作者谈了阅读商业书籍的意义。

    作为一位商业人士,作者认为阅读商业书籍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别人的经验应用于自身,但因为自己和作者各方面条件不同,比如所处的行业不同,别人的经验往往不容易直接适用于自身。而且读书也不应只是读,否则只是文字经过眼前,读过了,合上书本,好像也不记得什么,如同没有读过。基于以上两点原因,读书不能只是读过,还要多思考、多实践,在实践中把书中别人的经验经过转化,变成适合自己的。读书就应该是这样,阅读,做笔记,思考,实践,总结适合自己的规则,如此才能将书中的智慧转化成自己的,应用于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第三部分,阅读的高级阶段,讲如何建立知识体系,收集整理信息,为写而读。

      首先,作者将阅读分两种,一种是垂直型阅读,一种是水平型阅读。垂直型阅读,指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阅读。水平型阅读,指对各领域进行广泛阅读。

      作为一位商业人士,作者认为初入职场的新人,应首先以让自己成为所属行业的专业人才为目标进行阅读,将读书精力的七成放在垂直型阅读上,在本专业领域内进行深入阅读,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然后将剩余读书精力中的两层放在与专业相关领域的阅读上,一成放在其他领域的阅读上,在各领域进行广泛阅读,拓宽自己知识的广度。如此,在以垂直型阅读为主的基础上进行水平型阅读,完成立体知识体系的建立。

      在这个立体的知识体系中,作者将垂直型阅读所涉及的专业领域称之为主场,与之相关的思考,称之为主场的思考。水平型阅读所涉及的其他领域称之为客场,与之相关的思考称之为客场的思考。主场是自己熟悉的领域,如果工作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回到主场,用自己熟悉的思考方式进行分解,说不定能得到好的启发。同样,专业领域遇到的问题,如果用其它领域的方法进行类比思考,说不定也能得到较好的启发,获得灵感。比如,曾经读过的一本书的作者认为书与音乐有很多共同之处,就将听音乐的方法用于读书,获得了很好的读书体验。海明威曾对绘画艺术有深入的研究,也将绘画艺术的技巧转化应用于文学创作,创作了不朽的文学著作。主场好像是有磁性的主轴,因为有这个主轴在,所有知识都会被吸附而来,并被整理到立体知识框架的相应位置,完成有血有肉的丰满的立体知识体系的建设。

      知识是一个整体,有共通的属性,在不同领域进行研究,往往可以得到相同的领悟。比如艺术创作的形式有很多种,但在给人的审美感受方面往往可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的同时,多多到其他领域学习,有助于构建自己的立体知识体系,让认知更上一个台阶。

    以上作者从宏观方面讲了如何建立立体知识体系,接下来从微观角度讲了如何阅读,从局部为知识体系添加上血与肉。

    读书重在理解,要将书中的内容经过解剖,思考,变成自己的。如果读书只是读过,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那么就是让作者的大脑代替自己思考,自己最多就只是一个硬盘而已。就像前文所说,阅读只是解决问题诸多步骤中的一步。在这里作者又一次强调了阅读只是知道,只是提升认知的第一步。还需要经过思考,做到理解、输出。检测理解最理想的方法是把它教给另一个对此不了解的人。如果只是觉得自己心里明白了,却不能清晰表达,其实不见得是真明白了。如果你可以用十岁左右的孩子可以理解的简单的语言表述内容,那么才能说明你已经在更深层次上理解了该内容,并简化了观点之间的联系。这就是费曼学习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已经积累了丰富内容,就应试着每过一段时间把积累的内容用文字的形式整理出来,编写属于自己的“教科书”。写作可以帮助你整理思路,思考本质性的东西。人生重要的是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如此你才能比别人更早地看清未来的方向,超越他人。

      最后作者写了如何收集、整理信息,为写书做准备的一些具体方法:

      在速读的基础上,标记重点,写笔记,尽量多写。

    把书的内容解剖,将其结构化,数据化。杂志类书籍,如果有喜欢的图片、排版,要将其作为设计范例进行资料留存。如果有图表,因为图表中包含丰富的信息,也应保存。

      收集大量自己喜欢的信息。

      通过APP订阅信息,积累数据。

      通过自媒体关注行业领军人物关注行业动态。

      多去图书馆

      没有灵感的时候,买二十本杂志进行头脑风暴。

      定期升级整理信息,活用云端笔记,创建数据库。

      以上作者从三个阶段讲述了如何高效能阅读。所谓高效能的阅读,阅读只是第一步,在建立立体知识体系的大前提下,后面的实践、理解、写出自己的思路才是关键。高效能阅读,是为写而读,是要把读到的、学到的都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愿每个人都能以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的书为目标阅读,锻炼思维,提升自己看清事物本质的能力,比别人更快地看到未来的方向,改变人生。所谓读书改变命运,也许这才是正确的理解方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