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巡抚举报两江总督受贿,康熙本偏向总督,总督母亲:罪在我儿
两江总督这个职位,在清王朝绝对算得上位高权重,用一句俗话说就是“山高皇帝远”。通常坐在这个职位的人只要小心经营,便可以过上土皇帝的生活。
如果这个人,还是满清五大开国功臣之一董鄂·何和礼的后代,他的地位就更加特殊了。
两江总督噶礼这个人,在康熙朝算得上是一位奇人,他奇的地方有三点:
1、品行恶劣,贪污受贿、滥用私刑无所不用其极;
《清史稿》:噶礼当官勤敏能治事,然贪甚,纵吏虐民。
2、关于他恶行的证据、弹劾,在康熙面前摆了一堆,可康熙却屡次选择了原谅他;
《清史稿》:上闻之,下九卿议罪,拟夺噶礼职,上宽之。御史刘若鼐疏论噶礼贪,得赃无虑数十万,太原知府赵凤诏为其腹心,专用酷刑以济贪壑事。下噶礼复奏,得辨释。
3、贪婪无比,刚开始从受贿做起,后来干脆挪用官银、买卖科举考试答案。
从噶礼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能力的人变坏之后可以对社会产生多大的危害,特别是这个人背后还有皇帝撑腰的时候,他就更容易得意忘形了。
在江苏巡抚张伯行上奏折弹劾噶礼之前,咱们看看其它几起康熙宽恕噶礼的罪行里,他究竟贪了多少钱。
京城巡城御史袁桥上书检举了噶礼七条罪状,由于其它未注明金额,咱们省略过:噶礼通省钱粮加火耗十之二,分补大同、临汾等县亏帑,馀并以入己,得四十馀万……
御史刘若鼐上书康熙:论噶礼贪,得赃无虑数十万……
都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话放在噶礼身上,无比恰当。
可即便事情都发展到了这种程度,噶礼依旧凭借自己的权势和康熙的宠爱硬生生把事情扛了下去。
噶礼的倒台,还是源自于这一件件侥幸给他带来的自信,他最终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康熙五十年的时候,江南的乡试科举考试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文化圣地的江南那一年考试放榜时,榜单上竟然有很多优秀的学士并未上榜,反倒是一些平时默默无闻、才华并不出众的人上榜。
这件事引起了巡抚张伯行的怀疑,因而他便和噶礼商量一起上书皇帝,请求彻查,可噶礼却死命阻拦。就是这反常的举动,激起了张伯行的警觉,他在探查之下,发现这事果然与噶礼有关,便上书举报。
不同于以往的那些大臣,张伯行此人从权势、名望都不低于噶礼,甚至于康熙亲口说过:“伯行居官清廉,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伯行,则江南必受其朘削几半矣。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噶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清史稿》”
这件事落到康熙头上的时候,他也是犹豫不决,刚开始,康熙打算将两人都贬值处理。
但在这时候,噶礼那边却出现了一起出人意料的事情,《清史稿》记载:五十三年,噶礼母叩阍,言噶礼与弟色勒奇、子干都置毒食物中谋弑母,噶礼妻以别户子干泰为子,纵令纠众毁屋。
瞧瞧,这是人做的事情吗,竟然伙同弟弟一起下毒打算谋杀信佛的母亲,而原因是其母同情张伯行,知道他是冤枉的。
《啸亭杂录·卷十》:其母乃言其子贪状,且言张之冤谴。上怫然曰:“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因置礼于法,而复起用张公。
噶礼做人做到“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的程度,这该是有多不得人心。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
【1】《清史稿》
【2】《啸亭杂录·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