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疗法第七讲第二节
好!我们回来。今天晚上的内容还是挺多的。
我已经不只一次说过,外化对话技术是叙事治疗一个很核心的技术。当我们在咨询室里用叙事的视角去分开的看这个来访者和来访者的问题的时候,用分开人和问题的方式,跟来访者来谈论这个人他的问题的时候,来访者也就会开始能够看到人和问题之间的距离和界限。那么,当这样的距离、空间和界限建立起来的时候,这个人就有了空间和能力去观察和处理这个问题。就会从被动的被问题控制的处境,重新找回他对问题的主动权。
那这个时候我们去探讨那个创伤,对来访者的影响有哪些?当来访者看到这个创伤给他带来什么影响的时候,他就可以拥有一个选择权,接受或者不接受这些影响。那么我们在创伤治疗中外化式对话方式就可以帮助我们把创伤和这个人分开。同时也帮助这个人找到他的主动权。
外化创伤的步骤和我们说外化式对话的步骤是一样的,也是四个步骤。大家这会儿正好回忆一下关键词:命名、影响、评估、论证。
第一步就是和来访者去商定一个具体的贴近来访者的独特体验的名字。
第二步就是问来访者跟他去讨论这个命名,对来访者带来了哪些影响。
第三步就是评价创伤带来的这个影响,喜不喜欢。这个影响是好的,还是坏的。让来访者对创伤带来的影响产生的结果做一个评价。
第四步就是对这种评价进行说明和论证。说明为什么这个影响是好的,或者是不好的。通常这种对评价的论证阶段就会引出来访者的价值观。
如果你们在你们的工作或者生活中已经试用过这样的对话方式的话,相信你们也发现了,这些价值观往往和我们期待发生的故事是一致的。这就开启了我们期望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改写故事的历程。
到现在我们才只是对创伤做了一个命名,做了一个外化,实际上我们的治疗已经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就已经开启了一个新的可能性。这样的对话线索可以让来访者意识到他的生活中不止有创伤,不止有这些症状的影响,还有很多其他的别的可能性的影响。
我在这里要稍微讲一下命名,因为我发现在做练习或者你们在做实践过程的时候,往往会卡在命名这个步骤上。命名这个步骤看起来非常简单,可是他其实是也一个有难度,而且也有趣的过程。经常有人说,老师,在这个地方我提问不出来。或者说我们刚刚命名完这个问题之后,他就抛开这个词了。然后我们又要去讲别的命名。
在这里我首先想说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命名?
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非常快速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把人和问题分开,这就是我们要命名的目的。在这样的时候我也想说,那我们去想一想,当我们在咨询室里,我们在和来访者一起命名的时候,在你自己的心里面,你面前的这个人和他的问题是不是分开的。在此时此刻,你有觉得过自己当下的状态吗?从创伤的角度来讲,当你面对一个受到创伤的影响,行为异常,或者是有攻击行为的人。我们是不是能从创伤的角度,去理解他的一些行为和他所受到的影响。
比如说,刚才在讲到创伤对人的影响的时候,提到了很多症状和行为异常的表现。那么很多时候这种症状和异常的行为表现往往是反社会型的,或者是违反道德和法律底线的。
比如说:当我们面对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或者是他也有一些偏激的行为和想法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做到先把我们个人的想法先打包放起来,不要显现出来。我们先不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去看这个人,而是从一个创伤的层面,一个治疗的角度,通过理解和共情去建立一种关系上的链接。当这种关系建立了的时候,在我们的心里他的人和他的问题才是分开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之间的交流才有可能是有效的。如果我们只是生硬的照着步骤去提问,那我们来给你的感受或者给你的这个事,来起个名字。那就可能很难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在这一点上我一定要提醒各位,我也是提醒我自己的,做为一个咨询师的自我觉察,每时每刻都非常重要。
那么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个个案,看一下我们在实践当中,如何做外化的。这个个案是一个危机干预的个案。
当时她来当咨询室的时候,有非常严重的自杀倾向。可是个案的情况我在当时是不知道的。我通过助理了解到的信息大致是:女性,29岁左右,家庭冷暴力。
可是这个自杀风险是相当的高。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当她进到我的工作室里之后,经过正常的寒暄之后,我就突然感觉到我的咨询室里的温度下降了。然后我看到来访者,她没有开口说话,眼泪就先下来了。哭着说:老师,我真觉得我还不如死了算了。我觉得我真不要脸,也没脸活着。有时候我也觉得我不应该到这来。
当我们听到类似的这种语言的时候,我们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的,要适时的重申保密原则,经过后来的咨询,我也才了解到她确实是有很严重的自杀倾向的,她早年在她小的时候,被她母亲的男友强暴了,而且她母亲是知道的。她结婚的时候,这个男人还出现在了她的婚礼上,她已经有了两次婚姻了,时间都非常短。她是在她这次的婚姻中,患上了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导致她的身材严重变形。因为她要吃一种可能含激素的药物。
那么这一次的咨询,主诉似乎是她现在面临着,经受着冷暴力的困扰,因为有两年时间了,他们没有夫妻生活,她对此表示能理解。她说她现在这样子,要是她她也不要了。
她说:老公也不要她了,她也再找不到一个好男人了,她活着没有意思。我这么努力的生活,结果把日子还过成这样,我妈还不同意我离婚。我这次来我就是想看看我到底错哪了。省的下辈子还受一回罪。
我是适时的切入了一个话题,一次是提醒保密原则,要求她承诺,在咨询进行的阶段,不做任何重大选择,离职、离婚等。而且让她留下了紧急的联系方式。这里我也是要看一下她的人际关系怎么样,现在是不是还能找到支持她的人。也是在寻找这样的一个证据。
在这个时候我就会问她,当你坐在这里说这些的时候,你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呢?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我刚才的那句话就是一个外化的对话方式。我说,当你诉说着这些事情的时候,就是指她刚才说的那一串串话的时候,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其实我是想再确认一下她的程度。然后我就注意到,她出了一口气,拿纸巾开始擦眼泪,我注意到她擦眼泪的时候,刻意避开了睫毛膏,哭成那样竟然没花她的眼妆。我心里也暗暗的以她觉察不到的气息也出了一口气。
我觉得看样子这个状态,我今天还是能够控制住的。然后她就开始对我讲述:当她会去和她妈妈讲她现在的情况时,也就是说她来咨询的当天,其实她是先回了妈妈家的,又在和她妈妈哭诉她现在的状况。然后她妈妈就说她,你连日子都过不好,真没用。我们可以看到,回家和妈妈谈论这件事情,对她来说是一个创伤性的事件。她回家看妈妈对她是一个创伤性的事件。那么在她刚才的这个陈述里面,我想对于创伤的这个命名,在她的叙述当中已经完成了。大家注意到了吗?就是刚才她提到的,连日子都过不好,真没用。
这个时候我需要再提醒各位,可能按照步骤的话,我们应该有一个明显的提问去说,你去命名。但是在真实的个案咨询当中,有的时候是不能按部就班的。提问的方式,我们可以有很多种变通。而在命名的过程当中,其实考察的就是我们当时的觉察能力和这个倾听的功力够不够。
也就是说刚才我的这个来访者在她的经历和她的感受过程中,在她描述的这个过程当中她已经给她这种自杀倾向的感觉命了名了。就是没用的。然后好像这个没用的,让她崩溃了。这个没用的,就是她自己给出的命名。
好,当命名完成以后,接下来我就和她一块来谈,命名的这件事情对她生活的影响。也就是真没用,这件事情对她生活造成了什么影响。那么大家可想而知,在谈论到这个影响的阶段,她肯定说几乎所有的影响都是坏的。比如说不能和同学好好的出去逛街。她的心情也不好。睡眠也不好。她也没有毅力去减肥。工作业绩也下滑了。总而言之是什么也都做不了了。
那么在评价这些影响,我们就进入第三个步骤了,我会和她讨论说这些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呢?当然开始的时候我们看这些影响都是坏的,对吧?那么我就要问她了,那么除了这些坏的影响,还有没有好的影响?然后她就思考了一会儿说,要说好的影响,好像也有那么一点。
我说那是什么呢?
她说要是硬说那就是我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也生活了这么多年了。虽然我的工作是我妈妈给我安排的。就在那个男人的公司里面。可是我的业绩是第一的。我的钱是靠我自己的努力赚来的。还有我的身材虽然没有以前好了,可是去健身的时候照样有人搭讪。她还说,就是因为我和我老公的关系不好,所以公司里的人,都不知道我结婚了,还有人追我呢。
说到这里我就观察到,她挺不好意思的。然后她自己就嘟囔着说,好像也没有那么差哦。那么当我们听到这里,我们是不是就听到另外一个故事啊。听到了另外一个关于这个影响和评价的故事。
我们以前讲过,我们大脑的工作机制总是对一些印象深刻的事件和细节记得特别清晰,并且优先处理。而这些事件往往又都是一些不好的事件。那么等到再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提醒我们先注意到这样的事件,先解决那些不好的事件。
那么在评价阶段,我们往往就会发现那些好的影响的浮现,这也是双重倾听的重要性。当我们去讨论还有评价这个影响。真没用,对于她生活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第四步——论证。
我们一起来对这些影响的评价进行说明和论证,为什么这一点是好的,而那一点是不好的?通常这样的论证阶段就会引出她的价值观。通过这些价值观,我们就可以看到她所期望发生的故事是什么。她所期望的生活是什么。这些所谓期望的故事,是我们通过外化式对话,慢慢浮现出来的。
当她看到这些浮现出来的真实的期望的时候,她的态度和对于生活的一些决定性的一些行为也就会发生变化的。
那么我的这个个案,她在评价好的影响和坏的影响的过程当中,她看到了那些好的影响,她无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都可以去过她现在想要的生活。过自己赚钱的生活。那么在这个论证的过程当中,就呈现出她的价值观,在这个时候她自己也意识到了,其实她不想死,她还有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因为她还挺重视生活质量的。包括她还很重视她的行为的,你看她哭完了,她还不让自己的眼妆花了。这哪是要自杀的一个人的表现。
而这些与她在创伤反应中做出的那些决定,要结束生命的行为完全是相反的。这就是一个完整的外化式对话过程。当然,我不是说这个个案就这样结束了。也不是说这个危机干预就结束了。是指在这个个案里面所有的外化步骤就已经进行完了。
那么在这个个案当中可以看到创伤对一个人的影响。为什么她在这种应激的状态下,做出了这的决定?我们前面讲到过创伤的影响。一个人在创伤当中的反应,其实都是人为了适应和应对创伤所做出的反应。而这些异常行为和症状,并不都是创伤的结果。而是来访者应对创伤而采取的一种应对策略,所以我们如果能够明白这一点的话,也就能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外化的工作了。为什么要通过外化的方式把人和问题分开。把人和创伤分开。
因为我们如果能够通过提问和讨论来呈现出来访者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创伤应对策略的部分,使得她能够看到自己的能力和对生活的期望,就能够帮她找回失落的安全感和对生活的控制感、掌控感。所以,我们也说外化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带有治愈性功能的技术。
那么下面我就再讲一讲叙事创伤治疗当中第二个重要理念——如何避免二次创伤。
为什么会发生二次创伤呢?二次创伤顾名思义,就是进行创伤治疗的过程中对于已经经历创伤体验的来访者,所造成的进一步的二次伤害。并且有些时候,二次创伤所造成的影响,完全有可能超出创伤事件本身给来访者所造成的影响。我想我们有很多有个案经验的咨询师,以前一定也遇到过类似的状况吧。
尤其是那些相比于天灾、相比于成年时期的影响,发生在童年时期的、反复性的、持续性的这种复杂性的创伤。这样类型的创伤,更容易在治疗的过程当中造成二次创伤。那么这种二次创伤为什么会发生?他的原理和机制是什么呢?大家还记得我在开头提到过的,佛洛依德早期的一个观念,人之所以会有精神障碍是因为在她们的主观世界和想象当中,他们曾经经历过这种想象中的创伤的经历。这就是我们经典理论当中提到的儿童性经历的问题。
那么儿童对于异性父母的性需求,是通过性幻想,而不是真实的性经历呈现的。然后把这种幻想当成了现实,也会导致人出现精神障碍或者是心理问题。这里之所以又要提到佛洛依德的经典论文的推论,是因为这个重要的推论,他对精神分析流派,甚至整个心理治疗领域来说,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的治疗,不再认为人们出现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必须需要具备现实依据的。而且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不再需要任何的现实依据,只要我们所谓的内在世界的主观感受是创伤性体验,就可能导致人出现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问题了。
那么从这个推论的角度来看,二次创伤的发生似乎就是我们在处理创伤的过程当中来访者再一次通过自己的回忆和主观世界的感受,再次在自己的想象中又经历了一次创伤发生的过程。而这种主观感受上所经历的创伤性体验的重演,也就造成了二次创伤。
迈克怀特在他的临床工作当中发现,我们在回忆一些创伤故事的时候会想起很多细节,而这些细节对于我们的影响其实是非常大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当来访者在讲述过去那些创伤性回忆的时候,他的眼睛,表情、身体以及语言、语气、语态都显示出那个故事仿佛刚刚在他的身上发生过,非常的清晰、真实。我们也会发现往往我们对一些好的、非常温暖的、平静的回忆总是非常模糊的,也是容易遗忘的。而这可能是由于我们的进化而造成的。
因为在我们的进化当中,我们必须非常小心地及时的去处理一些消极的必须马上要解决的问题,我们才能够生存下来,所以我们的大脑好像是自动化完成了这个过程,这也就是那些消极的记忆,为什么总是反复出现的原因。而叙事疗法就是要通过一些提问的技术和方法来转变这种大脑的工作机制。让那些好的经历,那些好的期望的记忆也达到相同的大脑处理的效果。我们希望那些对我们有积极影响的记忆在大脑的工作中同样要达到这样一种效果。这样一种效果是需要治疗师去帮助来访者共同完成的。也就是说我们是通过提问一些问题和进行一些相关的谈论,来帮助来访者完成大脑工作机制的一种转换的。这也是叙事创伤治疗在避免二次创伤的基本工作原理。
因为在创伤治疗的过程当中,避免二次创伤非常重要,打开创伤本身其实就是一个创伤的过程,这个有点像外科手术,我们想想看,每个手术是不是都是要解决病灶的问题的,但是每一个手术本身也是一种新的创伤。做手术或者只是清理创面,就会造成新的伤口,所以我们首先就会对是不是非得要去做这样一个手术,要去做一下评估。另外如果真的需要去做这样的一场手术,我们是不是也要做一些准备。那么心理创伤的疗愈从这个角度来看,跟外科手术还是非常像的。
我们首先要评估一下是否有必要去处理这个事件本身,如果必须要处理,我们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准备避免二次创伤。那么叙事心理治疗的理论,对于创伤事件的处理上,就会特别注意避免二次创伤。
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首先我们要注意的是,应该有怎样的一个视角。我们叫摘掉创伤的眼镜。迈克怀特的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种说法,身处在创伤中的人,他在自己看自己的世界的时候,自我的世界的时候,仿佛戴上了一副眼镜。或者说他们拥有了一双创伤的眼睛。例如投射。那么经历过创伤的人,他们在通过创伤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那么叙事疗法就首先让我们使用一些技术去摘掉来访者的这幅眼镜。让他用自己真正的眼睛,去重新看看自己的这个世界。
在这个时候来访者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一些变化。那么摘掉创伤的眼镜这个所用的技术就是双重倾听和外化。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打破来访者狭隘的认知面,重建自我的认同。也可以让来访者看到创伤之外的自己。当一个人看到自己在创伤之外的生活,看到生活中不是只有创伤的时候,他的自我认同也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在创伤治疗中,不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可能的话,我们要从例外开始。如果一定要谈问题,也不谈或者少谈问题的细节。要尽可能快的完成外化步骤。这里用到的技术就是构建安全岛。
让来访者看到对创伤的应对策略,回应策略,重建自我感和掌控感。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比如说还有生命树,生命之队这样一些方法。
那么第三个要注意的是,在我们和来访者的访谈当中,要关注发现来访者的资源,重建关系。通过关系来使来访者的自身能量能够得到足够的滋养和增长。这里用到的技术有回溯对话技术和见证技术。生命树的技术也可以在这里使用。
在这三个关注面上,所使用的理念和技术是相通的。那么我相信如果是我们在做创伤治疗的时候,如果能够从我刚才说的这三个方面去考虑一些,多做一些准备的话,那么我相信我们的来访者,在二次创伤这一点上他就是幸运的。至少也是安全的。
那么前面我给大家演示了外化创伤的工作流程,那么下面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同样重要的技术——安全岛技术。
今天这个时间我可能能把这个技术讲完。
在其他疗法里,也有讲安全岛。那么在叙事疗法里安全岛怎么建呢?那么我们首先来看看什么是安全岛这个概念。
安全岛这个概念好像还比较抽象,我们前面讲到过创伤对一个人的影响,创伤会在情绪、情感、认知、行为包括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产生影响。那么人处在创伤的影响中的时候他感到的是无力感、被动和无奈的感觉,还有无法挣脱的感觉。就是好像被这种影响控制住了。那么我想我们作为咨询师,大家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验。来访者他一般求助的都是他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例如我就碰到过一个个案,他的主诉就是说:我无法去上课。我也不想走进教室。老师讲什么我也听不进去。我只想马上离开这个教室,可是我又特别矛盾。我知道我必须去上课,否则我就没有成绩,我就毕不了业。我还不想退学。那么大家感觉一下他形容的这种感觉就是好像完全的那种无奈的,也是被动的无能为力的感觉,就像在深海中溺水然后还在挣扎。他想上岸,可是又自己没有办法。他这个时候所能感到的就只剩下自己的无力感了。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来看看安全岛就有意义了。
安全岛的隐喻就是让我们在这样一个无边无际的海洋当中建立一个岛屿,帮助来访者能够先站在这个小岛上缓一口气。站在这个小岛上仔细的观察一下自己的方向,评估一下自己的力量。那么他就有勇气和能力来面对自己所处的处境了。这就是创伤治疗当中安全岛的概念。
那么叙事疗法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建立安全岛的呢?迈克怀特还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大家仔细听一下,他说对于创伤没有人是被动的接受着。我们怎么来理解迈克怀特的这句话呢?
可能有同学就要说,老师你不是刚说过,人都是被动的吗?是无力的吗?一个在深海中溺水的人,他怎么不是被动的?他肯定是被动的,但是事实上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迈克怀特的观点又确实是真实的,也是正确的。好,让我们仔细的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其实每一个正在经历创伤影响的人,都有他自己的回应方式,也包括了那些症状和行为。就像我刚才讲过的案例,她都那么痛苦了,连她妈妈都那样对待她。她还是能够坚持着来到了咨询室求助。为什么呢?因为她想找到她活着的意义。她想找到一个人证明她这个生命是有价值的。是有用的。也就是说真的没有人在创伤中是被动的。只是一个人在受创伤影响的时候他很难发现自己在应对时候的一些主动性和价值观。而这种发现我们自身的主动性、价值观、期望、愿景的过程就是叙事治疗在创伤治疗的工作中要建立的安全岛。
只有一个人对他的生活目标有愿望,对他的愿景有期待的时候,他才知道他自己的价值,他才知道自己在乎的是什么。也才能够感觉到他自己不是被动的。当他感到自己不是被动的时候,他的主体性才能显现出来。
当我们具有了这些主体性的时候,我们才能开始有能量,有能力去面对困境。当一个人知道生活中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当这样一个安全岛建立起来的时候,来访者就可以站在这个安全岛上,就会看到他所需要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目标是什么。有了这些做基础,再去探讨所经历的那些故事就变得容易多了。因为我们知道在生活当中,我们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和我们所期望的那个生活故事重新建立链接。当我们看到我们想要的生活的样子以后,就是我们重新想起来,我们在碰到创伤事件之前,我们所在乎的那个生活是什么了。也就知道现在对于我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也清楚我将来在乎的是什么。目标就明确了。就像在茫茫的大海中,我们看到自己拥有什么样的武器,也看到了对岸在哪里之后,来访者就可以找到离开困境的办法。也就找回了对生命的自主感。而有了这种自主感,我们再去处理创伤,就不会像之前那么困难了而且安全性也提高了很多。
那么下面我给大家来讲一下安全岛的工作步骤。这个工作方法是澳大利亚一个叙事治疗家提出的一个工作方法。他的名字是啥,我记不住了。回头大家有兴趣自己去查一查吧。他曾经和迈克怀特是同事。
安全岛的工作步骤也是有四个:
首先第一步:先外化来访者主诉的表达。在咨询中我们首先会听到来访者来到咨询室一个诉求的表达。我们先听这个表达,而且我们要用双重倾听和外化的技术来听。在听的过程中寻找有关来访者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的线索。
第二步:是去寻找意义。来访者这些表达的背后包含了什么愿望,什么愿望和这些表达有关。比如说我刚才提到的那个主诉的个案。他说他没有办法去上课的那个个案,表达的诉求就是想解决自己无法去上课的问题。但我们仍能看到他背后的愿望是什么。他背后的愿望就是他非常想去上课。他想去上课他不想退学。那这个又说明他在乎什么,重视什么呢?这是第二步寻找意义。
第三步:是去寻找愿望的历史来构建一个新的替代故事。我们大家都知道故事是有行为线索和意义线索的。在行为线索上会发生很多的事件。那么在过去、现在、未来的这条时间轴上,我们如果把这个线索上所发生的故事,按照时间能够连接起来就会形成一个主题,一个新的意义。这些主题和意义,就可以用来我们在和来访者的咨询当中,帮助我们寻找出更多的符合这个主题的他的生活事件。那么我们所寻找的这些故事,都是和他的目标和愿望是相关的。刚才提到的这个个案里无法上课的问题,正是反应了他的愿望是希望能去上课,希望能够毕业。然后我们也找了他的历史。在他讲述他的生活历史当中,我们就把一些与主题相关的生活事件就拎出来并且串在了一起。在拎和串的这个过程当中,我和他就共同拥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就是发现他的生活故事的主题愿望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选择生活、学习。
第四步也就是最后一步:寻找一个见证人。刚才那一步是重塑。这一步是见证。在他的生活中有没有别的人也同样知道他心中有这些愿望。那么这个见证人就是不但知道他的价值观,并且还和他拥有一样的价值观。这样一来这个见证人的愿望和他自己的愿望,他们两个就通过故事被关联在一起了。关于这个见证人不一定是非要请到现场来的。而是说我们在他的生活中去寻找和他的价值观相似的一个人。使他们能够在精神上发生一个连接,这样就能够巩固我们在上一步的工作当中刚刚找到的这个价值观。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选择生活、学习。
我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说过,当使用这些工作步骤在实践当中使用的时候,并不是每一次都按照这个工作步骤按部就班一步一步都要做的,他是灵活的。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反复也是正常的,也有可能会根据实际的状况会省掉其中的步骤。
那么刚才我提到的这个个案,在我们进行到第四个步骤他就找到了很好的见证人。他有两个见证人,一个是他的妈妈,一个是他的好朋友。这两个人来帮他做了见证。就是想要自己做主的这个价值观。在见证了之后,他就按照自己的计划回去上课了。
安全岛的步骤就是这样操作的,我想说的是这个个案他想自己做主的这个愿望,背后的原因其实是源于他在早期的一个成长中的创伤经历所导致的一个影响。所以他的问题不可能就这样解决了。只是我想通过这个说明我们的认同和愿望,有的时候虽然是正向的,但是他其实是一个创伤影响的结果。例如我们听过的塞翁之马焉知非福。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还有老子的道德经里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所以针对这个个案如果他要再回到咨询室,我们是需要再从头开始的。但事实上也确实他又回来了。那么还有在这个个案当中,我想跟大家说的一点就是,在我们已经有的这个咨询当中,以我的经验来判断,我们的咨访关系建立的已经足够稳定了,也足够信任了。可是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在十几次之后,还没有碰触过他早期的创伤。而且为了尝试进一步的沟通,也做了一些相关的准备。可是他的回应总是要岔开话题的。
我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在这样的个案当中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陪伴他,因为他在意识上知道他是安全的,可是在潜意识当中来访者他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一定要让他打开这样的一个创面。我们不能为了我们的治疗效果,来说来访者阻抗。但是我们也看到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我们只是通过外化创伤的影响,建立了安全岛。通过建立这种稳定的、信任的咨访关系,也使用了外化式对话、回溯对话,去处理他的情绪。并且通过见证对话发现他的潜能和资源。去帮助他修复人际关系。那么来访者也就可以在有创伤的情况下,暂时先去上课了。这样他就能够完成学业,因为完成学业本身,也可以减轻来访者的压力,缓解他对创伤的反应。我想大家也可以去试一试。
所以暴露创伤的这个经历,对于创伤治疗的意义到底有多大,到底是不是治疗的必要手段和方法,我觉得还真的有待于我们进去一步的探讨和研究。那么从叙事的角度来看创伤,我们就是要让来访者慢慢积累一些主动性和价值感,让他理解他的生活目标是什么。也让他意识到在他的生活中,他是可以有主动的选择权的。然后这个人就可以变得不那么脆弱了。这个时候再去讲述他面对的那些困难和那些创伤回忆的时候,也会稍微容易一些。
叙事疗法当中的安全岛就是以这种自我认同和自我感为工作对象所进行的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安全岛技术也是具有疗愈性的。
好,我们紧赶慢赶,我们今天还是要把我想给大家讲的内容讲完了。下面我就先等一会儿,大家也歇一歇,然后有什么问题打在公屏上。
西安心灵地图独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