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作业带来的思考》
一幅作业带来的思考
叶县第一小学 王蓓蓓
这是一幅特别的作业,大家一定会问:看不出来有什么“特别”呀?在几百幅作业中,我一眼就看出了它的不同,但我没有“说透”,我只是写上了这样的评语……
在我提交评语10 分钟后,这一幅画的“作者”给我这样说道……此时,我仍旧选择“看透不说透”……
此时,另一位同学出现了,他这样写道……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知道那幅作业有什么“特别”之处了……依照我原来的性格,我的第一反应肯定是选择拆穿、揭露、批评,但这次我没有那样做是因为我曾经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还得从郑板桥说起,郑公是乾隆时期大画家、大诗人、还当过知县。在郑当知县时,他的堂弟要建新房,邻居家侵占了几尺土地,强占方说是自己家祖传的土地,实际上是郑板桥家祖传的地基。因此堂弟与邻居产生矛盾,发生了诉讼。堂弟修书一封给郑板桥,让郑板桥利用自己的职权帮他打赢这场官司。郑公看后立即回信:千里捎书为一墙,让他几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还写了难得糊涂,吃亏是福。郑的堂地看后惭愧不已。主动退让三尺。郑的堂弟后来主动退让三尺,看透而不说透,装了一回糊涂。让邻居深受感动。后来邻居盖房时也主动退让三尺,中间走道宽敞了许多,成为千古佳话……
看透而不说透,实际上是给对方留面子、装糊涂、不把对方逼迫到绝境,从而体现出我们内心的包容。这样的话对方也不傻,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意见,往往收到化干戈为玉帛的奇效。
用这种方法教育我们的孩子,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毕竟是孩子,再好的孩子也会犯错,当孩子犯错误时,如果我们选择对他(她)百般指责,那样就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使孩子一蹶不振,悲观失望,丧失前进的动力。或者破罐子破摔,产生逆反心理,走向下坡路。
孩子终归是孩子,面对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我们更该用一颗包容之心去对待他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让我们做好孩子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