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礼”之前

2017-03-07  本文已影响7人  别别问我是谁

生活在一个大的人情社会中,

很多事情是不免为俗的,

比如今天张三家的孩子结婚,

比如明天李四家的孩子升学。

以我们流传下来的习俗,

只要是拥有共同的交际圈,

就算不亲自到场,

也得请别人搭个人情。

白喜事另当别论,

我今天只想“吐槽”下,

关于红喜事送人情的事。

平常生活中,

我们人情往来比较多的无非就是三种人:

亲戚、朋友(同学)、同事。

而这三种人的关系,

又可以再进行划分:

有走得近的亲戚,

也有不怎么联系的亲戚;

有联系密切的朋友,

也有一毕业就分道扬镳的同学;

(这里直接把要好的同学关系划分到了朋友一类)

有三观相吸的同事,

也有除了工作就没其他共同话题的同事。

总之,

不管是归类到哪一种,

由于天注定的缘分,

大家就被框在了一个圈子里。

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现象,

但凡某个共同的熟人有喜事,

身边就会有人问你:

“你去参加吗?送多少礼呀?

我还在纠结我要不要去呢?”

往往在这个时候,

你也会向他发出同样的疑问。

大学毕业以来,

就我自己的情况而言,

虽然身边陆续结婚的同学不少,

但到场参加过婚礼的却屈指可数。

除了有几个小圈子里默守着的不成文的人情规矩外,

其他未到场的婚礼,我也没有刻意搭过人情。

当然,这和其中一年我是在外地发展也有关。

不刻意搭人情的原因无外乎几点:

一、毕业后大家都忙于自己的生活几乎断了联系;

二、本来读书的时候接触也很少;

三、我自己对于人情的理解与常识有点偏差。

前面两点很多人应该有同感,

那么,我着重讲下第三点,

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

社会惯用的人情规则,

在我们上一辈人身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不管是隔多久没联系的关系,

只要听说谁家要摆酒,

就算不亲自出席,

也得想办法托人搭个人情。

若是有人独自前往了没告诉大家这个消息,

大家还得将他“数落”一番。

似乎人不到场还只是一件小事,

但是礼不到位就是一件大事了。

而我的认识却恰恰相反。

若是普通关系,

人无法到场的,礼也就直接忽略;

若是亲密关系,

人无法到场的,先把礼到场后,还得再得空补个小聚。

因为,

人的重要性永远摆在礼的面前。

若是只想着用礼金替代人的到场,

还不如直接免掉这道人情罢了。

说得直接点就是:

但凡你认为人无需到场的酒席,

就可以直接忽略掉礼金这回事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这无可厚非。

只是有时候也会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我不学着习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

是不是就意味着我是个不懂味的人?

可,

对于平常几乎没交集的人,

到了某些特定的时候,

就互相交换一下礼金,

难道不是一件显得多余的事?

也许我还有很多份未发出去的礼金和祝福,

但在看到那些刷屏的好消息时,

我是真诚的为你祝福过:

真心祝你的生活永远幸福快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