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为什么不投项目了?
第0章 引言
“我今年元旦宣布我个人不在进行任何投资,一方面,是我已经没有赚钱的欲望了,另一方面,也是很难有被我看得上的项目。”这是老猫的原话。
我们都很遗憾,因为猫叔不再投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少了一个可以跟着“无脑梭哈”的领袖。但换一种方式来看,且不说没有赚钱的欲望的这一方面,我们反问一句“为什么很难有被猫叔看得上的项目?”
第1章 投资到底为了什么
做投资理财的专人经常挂嘴边的话,投资就是为了保值增值。
相信老猫投资不仅是为了保值,那增值就是追求增长比例最大化。
如何尽可能的做到增长比例最大化呢?
用成长率低的去换成长率高的标的物,尽可能找到未来时间段内成长率最高的标的物!
具体就是寻找未来时间段内最大的反共识的事,且你的认识是正确的,也即正确的价值:
越少人认为这是正确的,而你知道这是正确的且事情本身是正确的!
就是李笑来老师教我们的特立独行且正确。
如何做到这一步?基于事实,大胆想象,逻辑验证,得出真知灼见,吴伯凡老师课程提到的引用方法,挺管用的!
第2章 最大反共识的事
反向操作最大的阶段错误共识
说到这个,让人不得不想到索罗斯,做空英镑,闪空东南亚,挑战香港等,一切的战役无不是用他的反射性原理理论:
人正确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投资者都是持"偏见"进入市场的,而"偏见"正是了解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当"流行偏见"只属于小众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将会演变成具主导地位的观念,就是"羊群效应"。
当羊群集聚时,狼就来了。
就拿08年来说吧。
银行歧视低收入人群这是正常的,可惜这些人在美国黑人占比比较大,一下子,就变成了歧视黑人了,民族情绪一下就爆棚了。
为了缓和国内种族斗争,更为了低迷的经济,房利美和房地美,其权利扩大到了购买未经联邦住宅管理局担保的抵押贷款,在国会要求下致力于为中低收入的美国居民拥有房屋所有权提供支持。
商业银行只管贷,反正房贷合同是要打包卖给房地美和房利美的,而两房再资产证券化卖给全球投资者,全世界间接炒美国房产的循环开启了。
人们慢慢形成一种共识:美国房价不会跌,只会涨!
这种逻辑的基础是买美国房子的人要能还的起房贷。
一开始买房的主力军就是财务相对不太好的人,这种房价暴涨的场景中更加会加大赌注,反正0首付,还可以不断套房价升涨的钱,多好呀!
这让我似乎又看到了永动机故事的翻版。
《大空头》中,传奇投资经理是少有的跳出房价暴涨的场景中的人之一。
这里说一下什么是场景:
当用户停留在这个空间的时间里,要有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并且裹挟用户的意见。
当时全世界的人们都沉浸在美国房价只会涨不会跌的场景中,任何怀疑或者疑问都会不断被扇脸,扇多了,大家就都信了,几乎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了。
这时,迈克尔·布瑞跳出这个场景,发现这是错的,大部分买房的人是还不起房贷的,而且坏账开始不断攀升,这是多孤独的场景:世界都错了,仿佛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对的,而且自己还要跟全世界作对!
最终我们看到了,迈克尔·布瑞赢了,几乎赢了全世界。
无疑08年,迈克尔·布瑞抓到到了最大共识的180度彻底反转,赢得那一段时间内最大的增长比例!
正向操作最大共识的慢慢形成
“看不见、看不起、看不懂、来不及”,马云对人们面对新事物,新共识的反应,最好的阐述。
说到这个,我想问一个八卦,“如果让项羽当时回到江东,你说项羽和刘邦谁会赢?”
感情角度,估计不少人会说战神项羽啦,刘邦就是个无赖。
不过,本质上看,这不是两个人的斗争,是两种制度的斗争:封建制和中央集权帝国制.
封建制:一种分封的政治制度。君主把土地分给宗室和功臣,让他们在这块土地上建国。
帝国制:中央集权的宗法专制制度,其核心内容就是:废处封建制实行郡县制;废除领主制实行地主制;废除世袭制实行任命制。简单地不太准确的说就是我们看到的大部分古装宫廷剧的那样。
刘邦项羽只是封建制向帝王制演化过程中的一小段,让我们现在开始看看一个新共识——封建制走向帝王制,如何形成的?!
公元前445年-前396年,李悝在魏国变法,开启了封建制向帝王制的第一个实验室产品,让魏国一跃进入当时的强国行列。
如果一样新事物,符合下面两点:
1.解决了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2.极大地提高了一直没有被解决的问题的解决效率;
那么,这种新事物基本都会快速成长,中途可能会有反复,不过,总体是不断前进的。
李悝变法,这么明显的效果,而且上面两点都占,这样的新事物纵然反复,最终肯定会遵循:实验室产品——产品——产品化历程走的。
公元前356年、350年,商鞅秦国变法,让秦国一跃成为当时的超级霸主。
帝王制的合格产品终于出来了。
紧接就是秦灭六国,千古一帝——秦始皇诞生了。
可是,帝王制的产品化过于着急,人们接受新共识或者新事物需要时间,所以你才看到后面刘邦和项羽的撕逼,不过,直到公元前154年,七国之乱的平定,帝王制产品化才算真正完成。
291年,整整291年呀,封建制到帝王制真正全面落地,一个新事物是多么不容易,一个新共识形成有多难!
当然跟当时人们的认知和信息传播等也有关系。
封建制走向帝王制,这无疑是那291年中形成的最大的共识。
谁投资,谁肯定也是那时收益增长比例最大的。
李悝,商鞅,秦始皇,吕不韦,刘邦等等。
古代的大臣,皇帝,商人中大过他们名气的很少很少,纵然有些人为此牺牲了,但是,选择了政治,就不能用常人的标准去评判成本,这些人已经不是单个人了,而是上升到一种精神了。
就像岳飞已经不是死亡,而是一种因爱国而牺牲的道德高度!
相信在这291年也有很多新共识,新事物兴起,但是相比下,收益最大的肯定是最大共识形成的那些投资者,因为这个时期你能记得就是这些人。
第3章 老猫不投其他项目的原因
投资要追求增长比例最大化,就是要寻找当时最大的反共识或者慢慢新形成的最大共识,并且你是对的,事情本事是对的。
我上篇文章详细阐述了“未来的成长率之王——区块链公链”,而且老猫在他的《上帝的角度》中明确提到:
从历史上来看,整个行业的超级投资机会其实只有三次:
1.2013年(含之前)的BTC;
2.2015年的ETH;
3.2017年的EOS;
既然未来新形成的区块链行业是未来慢慢形成的最大共识的新事物,而可以商用的公链就是最大共识里的最佳标的物,这个逻辑成立,那投什么都跑不过EOS,自然老猫就不投其他项目了,这就是老猫的秘密。
这里提一下老猫的上帝的角度:
从思考方式来说,其实就是一种想象力,是一种主动压缩时间和空间的想象力,但这个想象力需要建立在对某个行业有充分的认知的前提下。
第4章 学习到的逻辑思维
1.如何选择投资标的物
A.选择反向操作当时形成的最大的阶段错误共识;
B.选择慢慢形成的新的最大共识载体的新事物;
2.如何择时
商鞅虽然收益很大,但是牺牲了,记住,不是死了。
即使选择了最大的共识,择时不对,也可能让你破产,毕竟投资的刚需是避险。
如何择时?
最佳时机
实验室产品迈向产品的过程,在具体点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遭遇最大危机的时候,对于EOS来说就是94之后,共识已经起步,但是信心跌倒冰点;
次佳时机
产品在产品化过程中,已经成为新的最大共识载体的新事物的理论垄断者,这时遇到人们对它产生信心危机。
不过,这个也是相对的,对于那些把投资的目的的保值权重多一点或者避险权重更大的人来说,这反而是最佳时机,也可以成为“巴菲特时机”。
就拿巴菲特投资苹果来说吧。
苹果的三级火箭:
1.苹果的产品;
2.利用苹果产品带来的立体化销售场景;
3.IOS系统和IOS系统上应用带来的巨大数据资源;
苹果的IOS系统几乎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底层操作系统的垄断者时,而大部分人认为苹果就是卖苹果产品,而苹果的主打产品手机似乎要陷入天花板的信心冰点时刻,巴菲特不断买买买,这也许就是最佳的次佳时机吧。
3.如何避免自我膨胀?
当我们身在新的最大共识的载体形成过程的场景中时,你是很难反共识的,就像08年之前,全世界几乎都形成美国的房子只会涨,不会跌的共识,而你身在其中,也是受益者,别说反向操作了,大势给你赋的能,你能从新看清自己都很难。
毕竟站在风口的猪一直在飞,猪都忘了自己不会飞的事实,因为眼前的到底是不是事实呢?
事实求是,毛主席思想的精髓。
极度开放的头脑,接受自己的“残疾”,人正确认识世界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的进化演进,让我们适者生存,不适的那部分被间接忽视。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能有事实求是的基础,然后根据历史演化路径,大胆想象,找出符合逻辑的,最终得出自己的真知灼见。
看似简单,但这是一个系统工程,看《原则》就知道了。
第5章 结束语
分析"老猫不投项目了"的逻辑推理,得出未来可能最大的新共识的载体——区块链公链EOS,当然,也是增长比例最大的标的物,可惜最佳时机已过;
不过,这只是大概率的可能,意外时刻也会发生,也许,不是EOS,想要更大的大概率可能发生——巴菲特的最佳投资机会,要等到区块链公链成为理论垄断者时;
最后,时刻提醒自己,不断修炼“实事求是”这门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