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翻译翻译之路梦想

他们说:700单价还招不到合适的译员

2018-11-14  本文已影响98人  很拉风的圈圈

一、

在做自由翻译的过程中,我有幸认识了一些翻译前辈,有浸淫行业多年的资深审校,有精通中文的国外译者,有来自多家翻译公司的项目经理,甚至还有在海外拥有自己翻译公司的大神。

在交流过程中,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合适的译员太少了。

是的,没弄错,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

这……似乎有点不太对头?

在我们的认知中,国内译员规模简直是大到不得了。

许多同学在尝试寻找翻译机会的时候,就已经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

之前10月底写了个帖子给大家介绍Gengo平台。结果到现在,已经有同学跟我反馈,报测试的人太多,英-简中语言对直接关闭了。

再者,700元/千单词是什么概念?

国内翻译市场价又是个什么情况?以豆瓣某帖为例:

即便是这样的价格,下面的留言高达295条,最新一条表达希望参与的留言就在3天前。

再看看,我们拿到了CATTI 2,专八出身的同学,对报酬的要求是

再说我自身经历。

我不止一次看到某些译员在翻译群里打广告, 标榜十年资深翻译经验,服务众多知名客户,价格美丽品质优良等等。

然而,十年翻译从业经历,竟然尚未积累足够的订单渠道和稳定的客户,还需要在鱼龙混杂,并不会有什么高价单的翻译群中吆喝甩卖,不竟让人大有晚年凄凉之感。

这对于我,对于翻译行业从业者无疑是一盆兜头冷水。

我宁愿认为是人心不古,履历造假,也不愿相信工作了十年的资深自由翻译,还拿不到一份体面而稳定的收入。

但是,也有同学跟我说这可能是真的。

有些翻译就是做了一年一年又一年,价格始终顽固不动,停留在中低档位。

我问理由,答曰:现在竞争这么激烈,译员这么多,要是提价了,翻译公司不派单了怎么办?

二、

一边是高价也无法找到合适的译员,一边是译员为低价单子抢破了头。

令人啼笑皆非的尴尬处境。

而其中的关窍却不过是两个字“质量”。

所谓客户出高价也死活找不到的“合适”译员,实质上指的是“优秀的译员,出色的译文”

尽管当前舆论中,每个行业都在痛骂甲方,痛骂客户不识货不靠谱没脑子,根本不能分辨译文质量高低。

但是,要承认,这种奇葩客户总是一小撮。客户可能糊涂,但不会一直糊涂下去。

客户对译文质量真没有点数?养着的in house 和外部审译又不是光吃素的。

妄图以低质量蒙混过关的必不长久。

当然,现在又有了一个极端。

机器翻译、神经网络翻译、人工智能翻译,在诸多新兴科技的冲击下,有人大呼传统翻译行业已经日薄西山,翻译——无论是笔译还是有金领之名的“口译”——都将统统失业。

这个观点,我不敢苟同。

辅助翻译技术的发展,冲击的只会是劣质翻译,那些译文质量连机翻都比不过的群体。

与机翻比拼效率比拼低成本,哪怕一天能翻一万单词,价格只求50元千单词报价的劣质翻译,也注定消亡。

没有人类能在效率与成本的赛道跑过机器。

要胜过机翻,只能靠译文水平。

顶尖翻译,到目前为止绝无被机翻取代的道理。

且看网易大肆吹嘘有道AI翻译,一本320页20万《极简区块链》不到半分钟即可翻完,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到底还是在某个角落里悄悄注明了“人工审校”。

业内一字一元的价格已有证实。就我自身而言,也了解到有些非常优秀的译者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国内外大客户的认可,收获了体面的收入与自在的生活。

事实上,哪怕作为翻译行业新手的我,也曾得到过高单价的试译机会。尽管最终的结果相当遗憾,但我并没有觉得翻译前途一片黯淡,而认为是我自己的翻译水平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

我交上去的译文,隔一个月再看,总会发现错误,用词呆板,语气凝滞,矫揉造作,完全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这样一来,拿不到顶尖的价格自然合乎情理,怨不得他人。

我始终抱着翻译质量必须与报酬相匹配的观点,也相信天道酬勤,付出必有收获。

我不知道这样想法是不是有点天真,有点不经世事的傻白甜。但是就我目前经验而言,我觉得这个观点没有错。

何况,大多数译员主攻的商业翻译领域,并不像文学翻译那样需要傅雷、朱豪生那般的超凡出众的语言与文字天赋。只要勤勤恳恳地积累,不断地去改进,总是会受益的。

总而言之,翻译想要存活,想要获得一份不输于其他行业的可观收入,就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只有过硬的翻译质量,不可被取代的实力,才有足够的底气,要求客户提供合理的价位,获得源源不断的稿件,才敢在休息日拒绝急件的打扰,拒绝一切价位过低的稿件。

与诸位同行与潜在同行共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