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佛法的目的是什么?
日记172/云飞泉跃
文史哲书里都离不开佛教,读点佛经自然也是为了更好理解与之相关的问题。下面是笔记摘录:
11。什么是金刚?
金刚,在金属之中最坚固,就像金刚钻一样,能破一切法。也可以说,能建一切法,而且无坚不摧。金刚的另一叫法都熟悉,即钻石。
12。什么叫念?
一呼一吸之间叫做一念。一念就有八万四千烦恼。为什么不高兴了呢?是想念我吗?是有人找麻烦了吗?是你错了吗?好像都不是。连自己都不知道,这就是人生的境界。
13。觉悟什么呢?
就是自利利他,自觉觉他。一个人觉悟了,悟道了,对一切功名富贵看不上,而万事不管,脚底下抹油溜了,就是罗汉。菩萨境界是自己升华了,就要再回到世间广度一切众生。就是所谓有情,是大乘菩萨道。让人想起孔子的名言: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者有情,所以金庸会说:仁者无敌。
14。云何应住?云何降服其心?
昨晚一场大暴雨,一夏天都不曾有的(巧了,最近2019也是雨水不断,笔记则是多年前所记),心里想着牵挂的人,已经浑身湿透了还在等,翘首以待,当时想心要定,神要定。心怎么能停住?烦恼怎么能降伏下去?念叨着让自己心平气和下来,任鞋里全是水却倒不出来,守着一个等字就好。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我答应了来看你,来就来了。看过之后,依然如梦般留不住。这就是住即不住,不住就是无所住。无所住就是应如是住,应如是降伏其心。
15。你、我是谁?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你、我都是借语,以后连你、我都不必说了。形役心劳尘役人,浮生碌碌一心身,繁华过眼春风歇,来往双丸无住轮。因为它无住,所以不停留。停留了还是住,空了也是住,信了我的话仍是住。不要信以为真。
16。什么是四果罗汉?
初果罗汉叫须陀洹,二果罗汉叫斯陀洹,这都是梵文译音。三果罗汉叫阿那含。四果罗汉叫阿罗汉。
17。如何能够修到四果呢?
必须能够断掉了见惑、思惑。见惑五个:‘身见’、‘边见’、‘见取见’、‘邪见’、‘戒禁取见’。 思惑五个:贪、嗔、痴、慢、疑。
18。心是什么?
佛在心中莫浪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只向灵山塔下修。
佛的生活,是和普通僧侣差不多的,需要四处乞食。不是脚踩莲花,腾云驾雾,不是神仙的模样,故有亲切感。中国人选择金刚经,骨子里始终是现实的。反覆叮咛无相形,觉时恋梦梦恋醒,慈悲空洒常啼泪,沉醉心扉依旧扃。这如同说“当时只是平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一厢情愿地迷在里面,无法打开智慧之门,怪不得别人,因为心被锁住了。一辈子有饭吃,有衣服穿,不会穷,多几个钱可以一辈子游山玩水,没有病痛,无疾而终。 这是上界神仙之福,也就是享清福。
19。徒弟究竟哪个对呢?
丹霞禅师是马祖道一的大弟子,他已经当方丈了,冬天冷没有柴烧,就把大殿上木刻的佛搬下来劈了烤火。当家师出来看到了,吓得说;烧了佛,这个罪过多大!有因果啊!奇怪的是,这个当家的胡子、眉毛当时都掉下来,脱了一层皮。佛是丹霞烧的,因果反而到了当家的身上去,这是有名的‘丹霞烧木佛,院主落须眉’的公案。说明了真正佛法不着相的道理。两个禅师是师兄弟,都是开悟了的人,一起行脚。两师兄弟路上忽然看到一个死人,一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挖土埋掉;一个却扬长而去,看都不看。有人去问他们的师父:你两个徒弟究竟哪个对呢?师父说:埋他的是慈悲,不埋的是解脱。
20。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呢?
回到自己的本来面目。
佛无定法,正如教无定法。这叫“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下雨出门,说是慈云法雨,运气好;太阳出来说慧日当空,也是好;不睛不雨呢?说慈云普覆,都对。
万斛珠量斗富豪,江山无主月轮高。 娑婆泪海三千界,争入空王眼睫毛。
要点:佛法难悟,心尘难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