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随笔

为什么选手唱歌要改编

2018-10-07  本文已影响0人  缚篱007

这是最近看《中国好声音》的疑问:为什么那些选手一个个都要在原曲上进行改编呢?这不是个例,而且改编的这一行为还可以拎出来显摆,为什么?

有人说可能是为了适合自己的嗓音,原曲忠于原唱,跟选手的条件有所出入。这个原因可以理解,可是我看到的是,原曲被大刀阔斧地改动,很多改编歌曲,只保留了原歌的歌词而已。

为什么呢?我想,要么是为了避开原唱的影响,要么是为了炫技。而后者的可能更大些。

而我看到的,选手们在炫技之余,也暴露了他们没有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底蕴的缺点。当悲伤的歌曲用轻快的节奏演唱,缠绵悱恻换以壮阔开朗,不动声色的幽怨转变为乱糟糟的异响,一首首经典被剥离得只剩歌词还似曾相识,把歌曲的魂给改没了,这样的再创作有什么用?买椟而还珠,可知有很有音乐工作者他们的艺术欣赏能力不高,也没什么文化底蕴。他们从音乐中只能接收到一些表面的节奏和音律的东西,可悲。

类比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好些当红明星爱拍烂片。他们没有多少鉴赏和鉴别能力,即便接到好片,也不是他们自己的能耐。很多粉丝痛呼他们为什么要接烂片,这无异于问道于盲。我想起薛兆丰老师所讲:跑得最快的赛马,也不知道赛道真实的形状。那些歌者、演员其台前的演出凝聚了太多幕后工作者的心力,不能荣誉归于一人而把成绩和个人等量齐观。

由这里漫思开去,还有一个可能,选手们之所以改编,是因为背后的运营团队需要改编。因为他们需要事做,需要展现才能的机会。我不禁联想到罗胖关于广告业的解读:广告业本身是为了金主提供宣传产品、促进收益的服务的,但渐渐发展出展现从业者创新能力的行业准则,以新奇、怪异、有趣为标准,不再考虑金主的本来需求,已经偏离了行业的基础方向,而这,是行业本身的生命力所使然的。人类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却往往得到事与愿违的结果,这是经济学所研究的基本规律,如此可以解答我一部分的困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