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文章聚集地辽宁科技学院

“抠门教授”吃烩面舍不得加肉,却捐出毕生所得8000余万

2020-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魔金石科技

河南郑州,有一位老人常年穿着一件带补丁的旧夹克,骑着电动车穿梭于家附近的农贸市场,四处比价,能花五毛的绝不花一块。可我要是说这位看似其貌不扬、扣扣索索的老人,实际上个人资产近亿元,而且几乎全部捐了出去,你会相信吗?这种“看似青铜,实际王者”的奇妙操作就真的发生了在今年已经78岁高龄的王泽霖教授身上。

王泽霖是一名河南农业大学的退休教授,平时生活与工作中可谓出了名的“抠门”。从参加工作到光荣退休,他一直居住在最普通的筒子楼里,一年四季的衣服就那么几件,很少有新衣服替换,吃饭也常年是一碗烩面了事,还舍不得加肉。王泽霖老人解释说:我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节约成了习惯,钱应该花在更有用的事情上。可是这位老人的钱到底花在哪了呢?这还要从头说起。

1984年,研究生毕业的王泽霖来到河南农业大学任职教师,并创建农大禽病研究所,专门研究鸡鸭等家禽防疫疫苗。当时我国养殖业正从散养到集中化养殖过渡,可是传播性极强的鸡瘟病毒四处侵袭,许多养殖户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鸡苗连片死去,不管是个人养殖场还是颇具规模的养殖企业都束手无策、损失惨重。但由于我国当时技术与资金的匮乏,家禽疫苗主要依赖进口,而国外疫苗价格之高让大多数养殖户都只能望洋兴叹。一直扎根养殖第一线的王泽霖看到这种情况,暗下决心:一定要研制出我国自己的家禽疫苗!

奋发自强的王泽霖开始四处奔走,他跑遍了十里八乡所有的养殖场,给养殖户的生病家禽治病,而养殖户们给王泽霖提供的微薄医药费,成了他自研疫苗的“启动资金”。就这样他今天治病买两个烧杯,明天治病买两瓶药水,买器械钱不够就省吃俭用,集腋成裘。经过多年努力,2004年王泽霖终于拿到了国家认定的新兽药注册证书,国内兽药生产商开始按照王泽霖的配方制药,相关疫苗与兽药价格对比国外下降了50%。养殖户们终于不用再为鸡瘟而发愁了。

有了技术积累的王泽霖并没有坐享其成,而是开始了更大范围地家禽养殖数据收集工作,继续埋头研究家禽防疫。从1984年至今,王泽霖已经拥有了3项发明专利、12个国家认证的新兽药证书,要知道不光国内,就算在世界范围内一生能研究出十几种经过国家授权的家禽新疫苗的科学家也是屈指可数。更为可贵的是,王泽霖的研究范围紧跟实际生产需要,他的科研成果商用转化率为100%,平均每年都会为社会增加100亿以上的经济效益,而巨额的专利转让费也让王泽霖老人成了资产近亿元的超级富豪。

然而新的时代总会面临新的挑战,根据安全条例,没有3级以上生物安全防护等级的农大禽病研究所无法进行当前科研项目的进一步研究,学生们只能四处去找有实力并愿意提供实验室支持的企业继续开展研究。看着自己一手创建的禽病研究所在新时代已经跟不上研究需求,学生们为了完成项目而四处奔走的王泽霖心里发苦。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教授大手一挥,决定将自己毕生科研转化所得的8208万元全部捐出,用于河南农大的新实验室建设。学生们奔走相告,从此以后不用在企业之间来回周转、浪费精力了,又可以在学校里完成项目了。

其实这不是王泽霖的第一次“挥金如土”,1997年为了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当时工资只有几百元的王泽霖,自费1.6万元购买最新实验仪器;当王泽霖赚够人生中的第一个400万时,他又悉数捐出为农大建了两座实验楼;汶川地震捐款20万;农大校庆捐款10万;被王泽霖资助过的学生更是数不清,这样的例子在王泽霖老人身上不胜枚举。可就是这么一位老人却连自己吃的一碗烩面,都舍不得加肉。

“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只要他们有需要,只要我有能力,那么我愿意付出更多”,王泽霖老人如是讲到。“如何赚钱”与“如何花钱”常常是我们生活中面对的最难的两个问题,而王泽霖老人却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给出了属于他的答案。如今已经著作等身,为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王泽霖老人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真,他笑称:我哪里敢当科学家,我不过是“马医生”、“猪大夫”罢了。国士无双,低调至此,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