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爱之名,请你高飞
文|木水令
高中时早恋,男朋友劈腿。一直把男朋友当作生活重心,成天情情爱爱,荒废了学业的我,突然失去了希望。我什么也没了。
那会儿读的是寄宿学校,学校离家一个多小时路程,每周末才回家。
晚上回宿舍后打电话给妈妈,说我不读了。我想回家。说着开始哭起来。
我妈问我怎么了。
我就是不肯说,只是哭,说我想回家。
那天是周二,周四就要期末考试了,平常严肃的妈妈变得很温柔,问我:“等考完试再回家好不好啊。”
我一直说我不,我就是要回家,我不读书了,我也不考试了,我要退学去找工作。
不论我妈怎么安慰怎么劝我,我还是很坚定。
隔天早上,妈妈叫了一个熟人司机来接我回家。
我后来才听妈妈说,那天晚上她睡觉梦见我趴在她床边哭,醒来找不到我,她真的慌了。
回家后,我闭口不谈退学的原因,问到时我就只说我不回学校了。
我并不是难过男朋友劈腿,只是单纯后悔自己已经成为了一无是处的人。高二期末了,我明白我的成绩甚至连专科都上不了,在学校里遭受老师的冷嘲热讽也让我觉得自己待着很没意义。对未来迷茫又不甘心反而让我想逃避现实。对家人的依赖也让我想着回家陪伴爸妈会成为我最重要的事情,读书赚钱这些,我真的不适合。
爸妈十几年来并没有和我认真交流过关于读书和未来的事情,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了。晚饭后,爸爸骑着摩托载妈妈和我去高铁站吹风散步。我真的很久没和他们一起出门,坐上摩托我突然发现有点挤。这下意识发现被挤到的感觉,反倒妈妈先说了句:“你都长这么大了啊。”
那时候,小镇开通高铁也还不到3年,我只坐过两趟,还都是和家人去最近的隔壁省找亲戚。没有坐过飞机,没去过远方。我只是个待在小镇里视野有限的普通女孩。
高铁站的风很大,和爸妈牵着手散步,风好像真的大到能把我的烦恼吹跑了。
三个人沉默地走了很久,妈妈问我:“退学后你打算做什么?”
我给出自以为很棒的回答:“去附近的幼儿园当老师,我们这边幼儿园都不正规,不用考证就可以去,只是工资低了点而已。”
我妈问我:“多读一年高三拿个高中毕业证不好吗?你知不知道拿个高中毕业证工资都会高至少几百。“
我非常坚决回答,不行,我不想读了,浪费时间。
看着高铁站人来人往,我妈问我:“你不想走出这里吗,世界这么大。”
我嬉皮笑脸说着不啦,跟你们在一块就好。
一直忍着没说话的爸爸很小声说了句:“我们会老,你怎么办呢。”
那瞬间我的眼眶就湿了。
我以为我陪在爸妈身边就是孝顺,有时候和爸妈闹矛盾他们也会说你别读书了,我真的以为爸妈是愿意我回家并且很乐意我为了陪伴他们而放弃学业的。可是那一刻我才发现爸妈更在意的其实是我自己的未来。
我妈站住了,背过身看着那些提着行李,在高铁站进出的人。我第一次开始意识到原来大家都在奔波。我看不到他们在另一站的生活如何。但他们提着的行李箱好像也装满了故事。而我,只是以爱之名留在小镇,困住自己心里那飞出小地方的欲望。
是啊,世界很大,我还年轻,怎么会甘心停留。
我看似只是待在小镇里,其实我已经身在此山中,只有别人看得出我的堕落和借口,所以老师才会一直批评这个不争气的我,可我却把老师的批评当成冷嘲热讽。幸好是家人把困在迷雾中的我抓了出来。
后来我转校读高三,努力复习,上了大学,即使并不是多好的学校,但总归是好过退学。
接触了很多从前不曾了解的东西,去了更远的地方,认识了更多厉害的大佬。视野变宽了,也想着在大城市工作发展,节假日经常没回家,学习或是工作,和爸妈打电话也常常处于尬聊状态,聊几句就匆匆各忙各的。问到什么时候回家啊,过节了回不回啊,都变成一句固定的回答:“要忙呢。”
也抱歉过陪伴变少了,和家人关系疏远了,但心里却时常惦记。
学校和工作都在一个一线城市,回家要坐四五小时高铁+地铁公车。每次坐高铁都会想起意义重大的那次散步谈话,感谢着家人支持我走出了小镇,看到更大的世界,也成为更好的我自己。
也是我爸妈让我明白,孩子本不是爸妈的附属品,生来并不只是因爱而束缚去陪伴,还有更多的个人价值要去实现。而父母也不希望孩子的依赖最后变成一无是处,那只会让父母更操心。
世界很大啊,我们都还年轻,有人爱着你,支持你去闯,就别轻易放弃啦。只是,要记得带着这份爱出发,它不会是羁绊或束缚,而是你飞得更高更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