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可待成追忆
后来才知道扬州这座城市对于我的意义。
之前我在QQ空间写过《我的大学生活》关于学校里的生活我已经做过记录。这里主要指的是2011年至2014年在扬杰的四年时光。
2011年1月3日的清晨,天空飘着雪,我和同学一起扛着行李包坐上了扬杰的厂车。学校离工厂还是挺远的,晃了一路终于在扬杰的宿舍楼门口停车了,接应我们的是宿管阿姨,30岁出头,人称小叶。我们各自组合分了一下宿舍,然后大家领取了钥匙开始整理行李。扬杰的住宿条件比学校要差一点,六人一间,一人一个铁皮柜,一张公用的长桌上凌乱的摆放着舍友们的日用品。和我同进的是同班同学宋丽萍,另外四个是已经在职的员工。忙着收拾完内务后,就开启了为期三天的脱产培训。培训内容是生产流程、质量、安全、规章制度已经5S管理。傍晚结束课程后我们去食堂吃饭,食堂是那种不锈钢餐盘,刷卡制,一人一份,三菜一汤,管饱。那天洗漱完我们就早早的上床了,晚上八点另外四位舍友下班了,他们进来聊着什么“材料不够,谁的材料是留给谁的,谁和谁好,给谁吃了啥。。。”我和宋都没有吱声,躺着上铺谁也不想打招呼,后来他们发现了我们,说呀来了新人啦,然后他们相互之间嘀咕“听说他们是大学生”,“大学生啊,大学生来这干嘛啊”。。。。就这样,这是我在扬杰的第一天。
三天的培训很快结束了,我们都被分配到各个部门,我记得当时一个进了销售部,两个进了人事部,两个进了水汽站,其余的都进了车间。我进了车间。我们所在的那个部门叫光伏事业部。总监是个女的,看人的时候从脚看到脸,满脸审视感。那种感觉真的是。。。长这么大在学校老师最多也就严厉一些,但是不会带给你卑微感。这个女总监姓崔,十分彪悍,管理着整个事业部两百多号人。她下面还有几个班组长,都被训得服服帖帖的。第一周我就被安排上夜班,其实那时我心里还是挺受伤的,我自认为读了这么多年书不是来当工人的啊。怎么进了厂,白夜倒班成了工人了呢?
第一次上班,还是夜班,那种滋味,哈哈。到了夜里两三点基本已经成为了行尸走肉了,全身所有的细胞都在抵制的睡意。对了我要说一下我们工资,一个班12小时是45元,如果上夜班还有10块钱的夜班费,另外还有4块钱5S奖励,和5块钱质量奖励,也就是说一个夜班合计报酬是64元。搞笑的是一周夜班以后,女总监找我说觉得我可以,安排调到一贯机车间任组长。哈哈,我谢谢你哦。组长?不是什么高级岗位,是可怜的保姆岗位,一车间有6个男工负责设备操作,6个女工负责跟机目检。我负责给他们12个人打杂、跑腿。同时统计报表,巡查现场异常,做着女总监的走狗,被全车间背地里骂骂。那年我23岁,刚刚跨出校门,我表示这一切都不是我想要的,我也应付不过来。
我也想过离职,就是觉得离职了不知道该去哪里,从厂区到工业园区门口差不多3公里,我背着行李走不动。还有就是我要是回了老家,我和老庄该怎么办,我的爱情该怎么办?哈哈哈。。。写到这里我真的要抱抱自己了,从小到大,所有的人和事都在叫我们如何变得聪明,偏偏只有犯傻是无师自通的。
就这样我在这个保姆岗位上干了半年多。半年后行政部人事变动在公司发出内聘通告,是的,我去面试了。部门老大是个老头,捧个茶杯问我能不能吃苦,能不能抗压。我说“能”,就这样我从一个小保姆变成了一个大保姆。行政部管辖着整个公司的后勤工作,我的工作内容大体就是处理后勤投诉,为员工办理吃饭、住宿、物资劳保申购、厂区公共设施维修等事宜。上岗后真的是从做表格开始学习,老头一点点教我职场规则,告诉我行政文函什么时候用黑体字,什么时候用仿宋体。不得不说这第一个师傅教会了我很多工作思路和工作习惯。到行政部工作一个月后另外一个行政助理离职,部门只剩下我一个助理,杂七杂八的事情都在我这,中午吃口饭都没有时间。老头不准我加班,我偷着加,不填加班单,不申请加班费,只想完成工作。又一个月后我迎来的我的小天使-周玲玲。这个自来熟的小妞,第一天入职下着雨让我给她搬行李,我心里狠狠骂着但是还是拉下脸去帮了忙。
工作上渐渐上手,也渐渐获得了老头的肯定。第二年在老头的争取之下给我涨了一次工资,突然觉得工作还是有点价值的。自此我在行政部也算扎下根来,因为有了周玲玲的陪伴,两个初出社会的丫头在陌生的环境下相互取暖,似乎日子也不难挨了。
关于周玲玲绝对是本篇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个丫头九月底入职行政部,刚到部门活像只骄傲的小孔雀,她的入职没有经过部门面试,连我都看得出来应该是通过关系安排进来的。她自己倒也不低调,因为是新人,后勤部门的师傅们可能对她也不买账,她直接自我介绍“嗯 。。 咳咳 。。。我是行政部办公室的,是管你们的”。初出茅庐,天不怕地不怕的嚣张。我和她不一样,我还是会尽量低调,按流程和原则,怎么规避自己风险怎么让他人无刺可挑是我的第一准则。和周玲玲同事一场,对于工作我是嫌弃她的,话多讲不到重点,做事无轻重缓急之分更无章法调理可言。但是,这个丫头总有着一腔孤勇,不怕事,好活赖活,安排到了总是会去做的,她受过的委屈和捅过的篓子一样多。渐渐地,与她超越了同事关系,就像同学,可以没心没肺的聊天,可以一起八卦厂里的某某女人或者某某领导,一起吐槽,一起挨骂,一起笑。比我小两岁的她自带照顾人的特质,一口吃的都会想到我。有时候我在想,如果没有玲玲,我在扬杰都不会有干那么久,或者说是她温暖了我在扬州的那些年。
2013年老领导退休了,空降了王大帅哥(周玲玲称呼他为奇葩,我且叫他老王吧),那个是真帅,一米八的个头,五官精致立体,一袭风衣。。。迷倒扬杰万千女性。这家伙原本是体育生,他的特长是教书和运动吧。行政管理尤其是后勤管理多数为一地鸡毛的小事,却也不乏敏感小事,见微知著,一旦把握不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老王摸索着开展工作,对下树威,对上立功,新官上任忙得热火朝天。2013年下半年三号工厂建成,我和周玲玲分开,她留守二号工厂,我搬迁至三号工厂。新工厂的运行初期,很多后勤工作需要完善规整,我和老王的小分队凭着以往的经验一点点执行完善。2013年年底意外老板钦点加薪,万分荣幸,工作中逐步拥有自信和笃定处理事务的底气。
我在扬杰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导师需要介绍。我们部门的分管副总-梁副总(背后我们简称梁副)。在扬杰他好似神仙一般的存在,第一次见梁副是我刚刚入职的那一年的年会,抽奖环节现场热烈中有一些混乱,梁副直接上台接过主持人话筒,几句平和幽默毫无违和感的语言就稳定了会场秩序。后来才知道他是老板的弟弟。入职行政部之后他就正式成为了我的分管副总,第一次去找梁副总签字,办公室门紧闭着,正当我犹豫着要不要敲门之时,一个中年男子的浑厚磁性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是找我吗?”,我转身抬头看他,回答“是的”,然后他接过我的单子签字,顺便问“是行政部新来的吧?叫小王是不是?”,我点点头。梁副总关注我们的工作不多,毕竟后勤部门么,重要程度相对低一些。但是每一次的工作交流他总会给人以启发,因为他我更加知道工作需要严谨,知道行政服务部门正真的角色定位,也深刻明白了一些职场规则,更加注重工作的有效性,沟通的有效性等等。梁副会回复每一份邮件,每一条短信,工作出现偏差时梁副会严厉批评,也会在关注到我们的进步后给予鼓励。这是我在后续的职业生涯里都未有幸遇到的导师级领导。离职的前几天梁副把我叫到办公室给我了一个智能水杯、一盒巧克力,表达了祝福,惊讶之余更多的是感动。这样的领导让我芒刺在背,也让我如沐春风,此生不忘。
工作以后,因为和周玲玲在一起,也和她宿舍的一众姐妹聚在一起,因为职场人了,我们都有了收入,不再穿学生时代几十块钱烂大街的衣服了,我们会一起逛商场、看电影、下馆子、喝咖啡;自己挣钱自己花的感觉确实不是一般的好。在扬州我们常去地方有四望亭,四望亭周边是专卖店一条街,万家福、金鹰、时代广场。时代更是经常去,负一楼有小吃店,一般都是周玲玲带着我去,告诉我什么好吃,什么好玩。炸薯条和麻辣烫是每次必点。一起在时代四楼看过无数次电影,《四大名捕》123,《失恋三十三天》、《致青春》。。。我们一起淘衣服穿,喜欢文艺风格的一切装束。我们一起找好吃的小店,国庆路上的糕点、荷花池附近的酸菜鱼、85度的凯撒面包、时代对面饭店的臭大元,这些美食在常州可能也能吃到,但是一定不是那个味道。虹桥坊夜晚很迷人也很治愈,三两好友,一份甜品,聊聊小心事,很满足。如果我不曾遇到欣哥,我可能会遇到一个扬州小伙,然后在那座城市一直一直生活下去。
2014年是我的扬杰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情,年初我与欣哥订婚了,这就意味着我要离开了。那一年我有幸升为主管,所有的工作也都按部就班的进行。那一年我们聊得最多的是关于结婚的话题,那一年学姐嫁给了葛闺蜜,那一年杨小姐嫁给了薛公子,那一年我突然不想结婚了。面对离职、离扬、搬迁这一系列的问题,我退缩了。然后我又在久久的纠结是不是这个人,值不值得牵手过一生?临了了才发现坚持了五年的异地恋似乎是错的。现在想想,除了对彼此丧失信心以外,更多是因为我胆小和懦弱,因为我不愿意改变。不愿意面对离职,不愿意离开扬州,不愿意离开现有的社交圈。当然最后我们还是结婚了,呵呵。。同样是因为我胆小和懦弱。就像以前上学时候打疫苗,大家都排着队露着胳臂,我多想逃啊,但是我还是会随着队伍向前,轮到我的时候乖乖坐下,把胳臂伸向医生。
我结婚的那一天适逢大雪,婚礼在溧阳举办,扬州的小伙伴自驾历时三个小时赶到婚礼现场,其实我真的挺感慨的。我的第一份工作,我的第一批同事,长途跋涉见证我的婚礼。婚礼现场我哭的一塌糊涂,仅仅是因为这该死的煽情气氛。玲玲冲上台给我递上纸巾,她也是满眼通红。
离扬的那一天清晨,主任和玲玲相约送我去车站,补充一下此处的主任是我们部门的办公室老大哥,雅痞风十足,我们都叫他主任。比我们大很多,没有架子,说是领导更像哥们儿。告别时主任递给我一个纸箱子说是一个家居摆饰留个纪念。
车站人来人往,挥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