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M4.0作业之极限考验# 读后感
2017-10-19 本文已影响0人
Owl_007
昨天上午我一口气看完了所有小伙伴在简书上写的关于这个话题的文章,没错,是因为网络太卡看不了十九大直播,也因为有这个时间0.0,然后发现,每位小伙伴的分析,都有让我感到眼前一亮的地方“咦,这个思路我完全没有想到哎”。于是一方面意识到自己思考维度的单一,另一方面想要向各位小伙伴学习,现将启发了我的一些分析视角综合梳理如下:
- 从“自我”的角度来分析,即,“我”为什么想要考验对方,问题更多是出在“我”身上而非对方。“我”在试探什么,恐惧什么,哪些过往经历致使“我”要这么做,向内寻找看自己,深度觉察自己的状态。另外,在极端环境下,“我”甚至都不能保证“我”就没有贪婪自私的一面,那要如何强求另一半;
- 既然有结论,即赞成或不赞成,那相应地,就有假设:这个“极限考验”的问题表面下,隐含哪些假设,然后对每条假设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有好几位小伙伴是从这个思路开始分析的,让我一度想起两年前自己写期末论文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一种比较严谨,注重逻辑的分析方式,因为自己平时想事情、分析问题的时候往往想不到这个角度,所以很喜欢这个视角;
- 类似第二点,也有小伙伴给出了对这个问题不同维度的分析,就是,先把问题拆解成几个方面,从各个方面给出分析,综合得出自己的结论。其中,既有带着出离视角的理性分析,也有结合自己经历的感性分析,我从中看到了不同的思考路径,很新鲜,很有趣,更看到了小伙伴们是如何基于诚实谦卑的心态思考问题,嘛,感受到了我和大家的共同点,开心;
- “铭印法则”:我看到的都是我想看到的。在极端环境下人性的缺陷都会暴露,基于这个想法而去考验对方,那么“我”很有可能(或者是一定会)看到一个暴露了自己人性缺陷的、让“我”不满意的伴侣。很多小伙伴结合《能断金刚》里的铭印原理来分析这个问题;
- 无常:人是会变化的,一时一境下的表现,不见得是永恒。即便通过所谓考验,生活还有更多磨炼在等着双方;
除此以外,我还想到一件事:一起走过极端环境,除了对方的表现值得关注外,其实“我”的表现同样不容忽视,包括,这次经历会给“我”以后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可能不仅限于亲密关系,“我”的观念格局都会有变化。很多事情是不可控的,初心是想考验对方,结果可能是自己从此以后的生活轨迹都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