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之二十八(简本)
武安王庙俯长江,飒沓灵风飐碧幢。多少少年城上望,原来红粉在蓬窗。
初看时,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仔细一分析,却是写事的诗。
我们先从“俯”、“飐”、“望”这三个动词来分析。“俯”字,既说明武安王庙所在的地理位置,坐落在兰江岸边,又说明它的高耸与肃穆,常人不可侵犯。“飐”字,是风吹颤动的意思,如飐飐——风吹摇曳的样子;飐滟——水波荡漾的样子。这里,灵风飐飐些什么呢?原来是“碧幢”。碧幢,是隋唐以来,高级官员舟车上张挂的以青油涂饰的帷幔。比较好理解,如唐白居易《奉和汴州令狐令公》: “碧幢油叶叶,红旆火襜襜。” 又如宋张孝祥《水调歌头•送谢倅之临安》词:“好把文经武畧,换取碧幢红旆,谈笑扫胡尘”。估计该官员把拜祭的场面铺张得比较大,全城百姓都蜂拥而至,当然也包括年轻人,也就是诗中的“少年”。他们在城头在武安王庙周围“望”什么呢?望红粉望蓬窗,应该都是。但在我看来,是作者故意把观众的视线引到江上,引到更无穷的远方,让人产生许多合理且丰富的想象。
就是这般模样,故事也就来了。原来,是一位路经兰溪的高官携官眷在吃喝之余,前往武安王庙里上香,祭拜关公老爷,祭拜后,即将乘船离去。关公,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位忠义之士——关羽,字云长。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曾封他为“崇惠真君”,又在宣和五年(公元1123)封为“义勇武安王”。明神宗朱翊钧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加封他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祭拜关羽的庙宇,历代称“武安王苗”、“关帝庙”,“将军庙”的都有。再说“飒沓”,它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是纷繁、众貌;《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鱼贯凫跃,飒沓鳞萃。二是盘旋貌。明唐顺《军行送吕兵曹募兵辽海》:飞沙飒沓迷亭障,组练缤纷皆北向 。三是迅疾貌。唐李白《侠客行》: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按照上下句的意思,取“迅疾”之意,更为妥当。灵风,就是“春风”或“东风”,似乎“ 阴惨的风”也可。
这首诗如果只是把它理解成“少年”被“红粉”吸引,似乎还摸不准汪启淑的内心,对我们的关老爷的难得出场既是“失迎”,也是“不尊敬”。因为这样的景致,在清朝在民国稀松平常,估计还进不了作者的“法眼”。
陈水河写于2019.6.4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