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北齐名将,绝世风华,难容于世
公元573年,兰陵王高长恭看着桌上的毒酒,不由得长叹一声,纵然自己再怎么小心,还是无法消除君王的猜忌,看来今天是大限将至,无路可走了。

妻子郑氏劝丈夫进宫,当面向皇帝解释,在她看来,自家人之间有什么不能说清楚的呢?
高长恭摇了摇头,又是一声叹息。
郑氏太天真了,她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现在除了死,什么都没有用了。
长叹过后,高长恭拿起酒杯,一饮而尽。
不多时,他便去了另一个地方。
从此以后,人世间再也没有这样的美男子了。

回首前尘,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他的一生布满着荆棘。
公元541年,高长恭出生于东魏大族高氏,父亲是高澄,祖父是大权臣高欢。
祖父、父亲位高权重,而母亲却不知所踪,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都没有他母亲的身影。
这是一个千古谜团,一个永远不会有答案的谜团。
当时,中原大地战火烽飞,统一北方的北魏分裂成西魏和东魏。

这两个王朝的皇帝都姓元,但他们都是提线木偶。
西魏被权臣宇文泰把持,东魏则是高欢的天下。
为了统一全国,西魏与东魏长年征战,民不聊生。
公元547年,高欢被西魏打败,不久之后,郁郁而终。
高欢死后,其子高澄以嫡长子的身份继承相位,他发誓要一雪前耻。
事实证明,高澄做到了,他在对西魏和南梁的作战中屡次获胜,个人声望达到了极点。

高澄与父亲不同,他不想做代理君王,他要做真天子。
公元549年,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任相国,再封齐王,准备改朝换代。
眼看成功就在眼前,可惜棋差一招,高澄出师未捷身先死,他被人刺杀,年仅29岁。
高澄死了,同胞弟弟高洋继承其职,他终于完成了哥哥的理想,于次年废东魏,建立北齐。
话说,这高家的男人似乎都不太正常,他们喜怒无常,从来不念骨肉亲情,甚至连最基本的伦常都不讲。

但是,高长恭却是一个例外,他待人真诚,心胸宽广。
由于父亲早逝,母亲无影,高长恭从小就学会了低头做人,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的才华隐藏起来。
公元557年,高长恭被授予通直散骑郎。
到了公元559年,由于高洋饮酒过度,精神失常,暴毙在宫中,年仅34岁。
公元560年,高洋嫡子高殷继位,高长恭受封兰陵王。

高殷皇帝的宝座还未坐热,就被人一脚踢了下来,这个人就是高欢的第六子高演。
公元561年,高演推翻了侄子,为了笼络人心,他任命兰陵王为开府仪同三司。
同年,高演在骑马中跌落,摔伤了肋骨,不久后便重伤去世了。
随后,高演的第九子高湛继位,他继续重用兰陵王,任命他做并州刺史,都督并州军事。

斗转星移之间,北齐像走马灯似的换了几任皇帝,这过山车般的速度,让人不寒而栗。
兰陵王位极人臣,却满怀心事,他知道君心难测,尤其是高氏一族。
公元563年,北周大将杨忠(隋文帝杨坚的父亲)与突厥联合进攻北齐,直逼并州。
在并州主政的兰陵王,面对险情,毫不退缩,亲率大军,出门迎敌。
因为,自己的长相太过柔美,怕上了战场,没有威摄力,所以兰陵王特别制作了一个狰狞的面具,打仗时戴着它,以镇敌军。

兰陵王智勇双全,第一次作战就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他没有硬碰北周联军,而是集中优势兵力攻打侧翼的突厥。
突厥措不及防,全线溃败,北齐大军一鼓作气击退北周。
公元564年,北周的十万大军卷土重来,不久就来到了洛阳。
兰陵王奉命与并州刺史段韶等人前往救援,由于北齐军力不足,只能智取,不能硬拼。

这一次,兰陵王发挥了骑兵优势,在交战中,假装战败,诱敌深入,北周军队再次溃败。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兰陵王带领军士势如破竹,北周士兵死伤无数。
兰陵王愈战愈勇,他率五百骑兵两次冲进北周军队包围圈,一直杀到了金墉城下(今洛阳北部小城)。
在城下,兰陵王摘下面具,士兵欢声呐喊,北周军队望风而逃。

从邙山到谷水。三十里地到处都是北周丢弃的兵器装备,一首《兰陵王入阵曲》流传千古。
介于兰陵王的功劳,公元572年,他被任命为大司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是兰陵王的高光时刻,也是他不幸的源头。
公元565年,北齐第五位皇帝高纬继位,他对兰陵王十分的不放心,尤其反感那首《兰陵王入阵曲》。

兰陵王也明白功高盖主的危险,为了自保,他不惜自污其名,接受贿赂。
高纬几次对南方的陈朝用兵,兰陵王也都婉言谢绝,隐居府邸,不问世事。
然而,兰陵王的低姿态,却无法消除高纬的猜忌。
高纬始终对兰陵王心存芥蒂,心胸狭窄的他不要顶粱柱,只要听话的奴才。
但是,哪怕是个暴君,杀人也要有理由,兰陵王贵为皇亲,英勇善战,在军中威望极高,想要除去他,必须等待机会。

某日,高纬约兰陵王到宫中小聚。
在宫宴上,高纬似乎真情流露,他说起了邙山之战,赞扬兰陵王为国征战,不顾生死,冲锋陷阵。
此时,兰陵王喝了点酒,听了高纬的话,内心激动不已,他一时兴起,脱口而出:
“那是因为咱自家事儿,我太上心了,就不由自主地冲上去了。”
其实,兰陵王这句话并没说错,北齐是高氏江山,他乃皇族之人,不是家事是什么呢?

可是,高纬听了这句话,脸色立刻阴沉下来,他冷冷地看着兰陵王,眼睛里满是杀气。
“家事,谁的家事,你这样说,是不是要造反啊!”
公元573年,高纬派使者送了一杯毒酒给兰陵王。
兰陵王接旨后,悲愤交加,仰天大笑……
这些年来,自己万般小心,为了自保,甘愿自毁名节,谁知道,还是难逃一死。

早知如此,当初不如战死沙场……
罢了,罢了,人终有一死,北齐江山,与我何干?
兰陵王含恨饮下了毒酒,只留下悲伤的妻子郑氏。
丈夫冤死后,郑氏削发为尼,青灯黄卷,以度余生。
在尔虞我诈,血雨腥风的北齐王朝,兰陵王无疑是一股清流,他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可惜,浊世难容一支莲,兰陵王还是被黑暗吞噬。
兰陵王死于盛年,他死后,北齐再无屏障,北周趁机出兵,高纬无将可用,束手无策。
兰陵王死后,仅过了四年,北齐灭亡。
不知道,高纬在国破家亡之际,是否后悔当初的决定。
自古名将如美女,不许人间见白头,兰陵王绝代风华的确不属于那个年代。

现如今,《兰陵王入阵曲》己经失传,所幸在唐代的时候,此曲传入日本,这才保留了几分真实面貌。
史书上并无兰陵王后人的记载,但考古发现在洛阳龙门石窟有他孙子高元简所造的地藏、观音像龛,以及相关的造像题记。
苍天亏欠兰陵王太多,给他留下子嗣,也算一种补偿吧。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