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感觉》笔记 | 第6章 证据是什么?
1、要检验自己的观点,或者别人的观点是否可靠,首先就需要证据。
2、证据有很多种:个人经验,未公开的传说,公开的报道,目击者证言,名人证言,专家意见,实验,统计资料,调查,正规观察和研究评书。
任何单一种类的证据,都有优点,也有局限,不存在尽善尽美的证据。
个人经验:优点是直接,真实,缺点是很难全面,有可能仅仅是个例。
未公开的传说:信息来源广,速度快,但多半是N手,准确度不高,而且无法证实。
公开的报道:可靠性高,但信息零碎,非学术性作品中,事实和观点常常混杂在一起。
目击者证言:通常情况下是最有力的证据,但也有局限,比如外部环境不佳,证人疲倦,记忆模糊等。
名人证言:名人要对自己的形象复杂,发言相较普通人谨慎,但仍然有可能在非自己擅长的领域胡说八道。
专家意见:比大部分意见都更可靠。但是现在信息和知识爆炸,专家也有可能不足够专,稍微跨界就可能露怯,而且,很多领域存在不同的研究成果,无法达成一致。
实验:实验室和现场实验两种。都有可能和现实不符,都有可能无法重复。
统计资料:好处是避免幸存者偏差和不完全归纳。坏处是,数据的来源,获取都可能受思维偏差的影响。
调查研究:好处是有针对性,坏处是抽样是否科学,问卷设计是否合理,回答者是否真实的表达。
正规观察:观察者会否影响被观察者,会不会以偏概全?
研究评述:大量研究形成的汇总,可信度通常是最高等级。但仍有可能研究结果和自己关心的现实领域之间不完全重叠。
3、我们不可能完全客观,立场和偏见总是存在。
观察到以下现象时,有可能自己在进行非批判性思维:
-- 总想证明一个方面是正确的。
-- 你有一个隐含的假设,越熟悉的观点越有可能正确。
-- 你收集支持你喜欢的观点的证据,刻意忽视相反的证据。
-- 你对证据来源的评价,是看其是否支持你的观点,而非可靠性和质量。
-- 对反对你的观点的证据批评,对支持你的观点的证据赞同。
-- 在碰到反驳你的证据时,往往在考察其可靠性之前就开始反驳它了。
简言之,当出现以上情况时,就说明你已经不客观了。
4、如何才叫证据充分,通常没有统一的公式和标准。
几个原则:
-- 当一个或多个证据允许做出一个确定性的判断时,我们说证据是充分的。当没有充足的理由进行怀疑时,往往就是确定的。确定性通常是很难满足的。
-- 如果达不到确定性,但是对议题的某个观点已经显出可能性的强度,那证据也是充分的。通常意味着该观点比竞争性观点更合理(??)。
-- 其它所有情况下,都必须认为证据是不充分的。最谨慎的决定,就是不做判断,等待更有效的证据出现。
举例。
N年前,也曾参与过中西医的争论。
因为对方舟子多年科普文章的信任,所以一开始就站队到了反对中医这边。但是不断有不支持的证据出现,比如亲朋好友的治愈案例,长辈的态度;中医超过千年历史,也是经过验证的,当年没有西医时,中医也是先进的;美国允许针灸行医,日本有汉药,新加坡台湾也有小的中医诊所。
但支持的证据也在不断的增加,全世界最权威的FDA不允许中草药当药卖,只能当食物。美国和欧洲的药监局对中医是开放的,只有能通过双盲实验法,就可以承认有效。日本的汉药不是中草药,类似中成药,是经过双盲实验法的。发达国家都不把中医或者其它传统医学当作科学,只当作替代医学。
后来,又了解了学术界对科学的定义,尤其是库恩的范式理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观点:
1、中医的确不是狭义的科学,广义的来说,中医在自己的范式里,也是一个理论体系,并非仅仅只有具体操作和经验。
2、西医就是现代医学,只有一种,不存在美医、德医或者日医。
3、国家应该弘扬科学,把中医请出科学殿堂,进入非科学领域(但不是伪科学)。
4、中医仍然可以研究。
5、讲中药纳入现代医学的验证体系。过渡阶段也有加强监管。
6、中医院应该慢慢收缩。有病先看西医,在西医无效的情况下,尝试中医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