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双胞胎引发的思考
坐公交车时,遇到一位奶奶带着两个差不多四五岁左右的双胞胎小男生走上车来。因为之前下过雨,两个小家伙都穿着可爱的小雨衣,露出他们可爱的小光头,让人见了就心生欢喜。和他们一起上车的还有一位老爷爷,两个小家伙异口同声喊爷爷,可惜老人家耳朵不好使,没有听见。
奶奶坐在一旁并不多管他们,两个小家伙一路不停地在说话。比如他们会根据公交车屏幕上的报站单准确地数出距离下车的地点还有几站,窗外到了哪里,或者看到什么有趣的东西,小哥俩都会及时分享。看到这一幕,突然觉得养一对双胞胎真好,他们可以陪伴彼此一起长大,从小就有倾诉和倾听的对象,不孤独,真好!
当然,他俩也有闹矛盾的时候,显然,面向我们坐的那个小朋友脾气更好一些,几乎做到了打不还手。我不会算命,从两个小家伙的侧面我竟然觉得那个脾气好的小朋友将来可能更有福气,我的理由很简单,他的额头比较突出,像极了寿星老。哈哈,路上一见,竟然让我有了这样的想法,纯属娱乐吧!
说到双胞胎,想到了爬梯实验:
让一对双胞胎练习爬楼梯,一个从四十八周练习到五十四周,学爬梯六周;一个从五十二时开始练五十四周,只学了两周。结果发现,学了两周的宝宝只需要10秒钟就可以爬完特制的5级楼梯,而学了6周的宝宝竟然需要20秒。
从爬梯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所谓的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提前训练,练字啊、算数啊,可能根本没效果,搞不好效果还更差。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发育是有规律的,到点了,学起来就是快!没到点,那就是瞎折腾。
6岁以前叫学龄前,学龄前顾名思义就是不要学,不用去管别人家孩子的妈妈又干啥了,别人家的孩子在学啥,你只要做好下面这两件事:
第一,给大脑足够多的刺激,让孩子去体验、去摸、去尝,去打滚,男孩女孩都一样。刺激越多,孩子越聪明。
第二,玩游戏。游戏是让孩子早期接触社会最好的工具,开发智力、专业思维,基本上小时候特别会玩的孩子长大了都特别会学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孩子在6岁以前认识社会的规则,学会和社会相处的主要来源就是游戏。他要跟人玩游戏就得有规则吧,别人也不一定让着他呀,这其实就是社交练习,而且6岁以前就是社交发展的一个关键期。
让孩子在他这个年龄干他应该干的事情,或许才是家长们最需要去学的东西。比如,男孩子让他适当地晚一年上小学也许更明智。你怕他输在起跑线上,硬性塞进小学,坐在那个必须老老实实坐好不动的小板凳上,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十二年的求学之路。等他长成十二岁的少年,开始步入青春期,开始向你发起挑战的时候,不要后悔当初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