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8 星期四

2021-10-28  本文已影响0人  徐Ares

如果说昨天书中的初二小朋友不写作文的故事中,妈妈的回答和做法值得我们点赞学习的话,今天读到的故事中,这个妈妈的表现就应该让我们警醒和反思。

一个叫牛牛的小朋友转到新的幼儿园四个月,没有学什么任何知识。每天就是观察环境、小朋友和老师,他的妈妈终于被现实打败了。找到了校长,痛哭流涕,大声喊叫,控诉着光有爱和自由并不行,四个月什么也没学,以后怎么办,她不停的要求牛牛需要学习,需要进课堂,以此来表达她的恐惧和忧虑。

牛牛也第一时间过来劝妈妈,想用手堵上妈妈的嘴,但没有成功。于是,他放弃了,转身离开了。第二天,牛牛找了老师,询问了昨天妈妈说了什么?老师回答,如果牛牛可以一半时间进教室,一半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呢。

牛牛没有回答思考了一会问了老师一个问题,你知道我妈妈为什么变成了这样。随后他给出了答案,这是姥姥造成的。现在,她想让我也变成她那样,不过她已经做不到了。牛牛的话语,让老师目瞪口呆,随即又开心大笑。

因为这四个月,牛牛不是什么都没干,不是什么都没学,他也没有任何退化。实际上这四个月,他一直在观察、感觉、思考,他对比着不同的环境、文化和人,得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在这四个月时间里,完成了内心的建构和自我的认知。并且他的内在世界的建构,指导了他的外在行为。

书本知识并不是孩子要学习的全部,有时甚至不是大部,有时甚至不是主体。书本知识首先需要一个装载它的心情和有意装载它的大脑。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想学之心,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可是当家长说,我的孩子不想学习的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是他们亲手将这些希望和驱动扼杀在萌芽之中。

我们经过了社会的规则洗礼,习惯以现有文化和规则为既定模式来思考问题,并指导行为。但我们没有办法同当下正在自由生长,努力寻求自我的孩子形成一种真正的共识和互动,我们又怎么会真的了解他们。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在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命,而我们却用昨日的思想在束缚和限制未来的出现。

我们总说孩子被游戏吸引甚至沉迷,是游戏画面太美,没有约束,才让孩子沉迷于此。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游戏之所以被孩子们喜爱,是因为其规则的规定和遵守。游戏规则设立之后不再更改,无论最强王者还是倔强青铜,他们的规则都一样。而不像父母,随时调整着自己的要求和标准,让孩子无法适从。

仔细想想,终是我们错啦。如果我们不打孩子,不骂孩子,不控制孩子,你克服成人的自大,和孩子平等相处,看看那会发生什么?实践之后,你会发现我们不是孩子们的对手。因为他们是自由的,无拘束的思考,他们对事物是完整的认知,而我们并不是,我们被规则限制了。

下面回答一下今天的共读问题。10月28日共读内容:第六章、儿童是自己认知的主人(第五节)

请思考:“早慧”是什么,不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基于以上理解,接下来你会如何跟孩子互动?

看到问题的时候,我以为是我自己看书不仔细,我又翻了一下第五节,可还是没有看到早慧这个词语。也许是我看得并不仔细,但恰恰是这样,让我们对这个词产生了兴趣,然后我就开始了百度查找,也算完成了一次我自己的认知和心理历程的成长。

通过百度我了解早慧,虽然和我最初想的有出入,但大致方向一致。我曾以为早慧就是儿童小时候展露出的智慧,类似司马光和曹冲一样吧。百度告诉我这个词是神童的意思,那我想的还是浅了一些。

百度的定义和解释,是书本的冰冷,但读书读到了现在,我对这个早慧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是百度说的神童,而是儿童早年自由环境下的完整成长,是他们感觉世界建立自我认知的成功的人。

所以他们被世人称为神童,其实每个人都是神童,只不过在儿童不同时期,被活在昨日的我们磨灭了他们未来的希望,使得他们无法自由生长,无法践行和实现自我的认知和思想。我们口口声声羡慕的人,其实就在身边,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这些金子。所以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就像牛牛那样,他用了四个月去观察、感觉、体会、对比、反思、内化、建构,再指导自己的决定和行为。他那句,但她现在已经做不到了。深深震撼着我们成年人的思绪,是啊,我们固步自封影响着他们,这是折翼,不是加油。

基于上述的理解和思考,我想从和孩子的沟通开始,不去否定。接纳他的语言和行为,以爱为基础,做好一个观察者。同时,要让自己沉下来,清空内在的规则限制,虽然这很痛苦,但我们这些想成为新父母的人不正应该如此嘛。放下自己后,去走近他,走进他,然后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和帮助,然后继续观察和见证他的未来。如果孩子是娇艳的花朵,父母则是花下最好的绿叶,陪伴、观望、衬托着他的一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