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已逝,百鸟齐鸣
百鸟朝凤,这个词语之前从未出现过我的生活中,甚至于连文采奕奕的语文课上,都没有见过这个词。
知道这个词是因为制片方的一跪,全社会都在对此哗然~评论角度不一,谩骂声,对峙方的态度,瞬间掀起两大热潮。对于导演吴天明,后期了解到他的身份,他在导演界的地位和他在众人之间的口碑,心中已莫名的对他的匠人精神肃然起敬。无畏名利,专注于电影的质量,对电影界的新人,更是愿分享,亲和十足
想真正去了解一个导演就是从了解他的作品开始的。于是我选择去看了这场电影,毕竟身处这个影视行业,非常了解一部电影,它的出品过程是经历了多少人的辛酸付出,更何况是如此牛掰的导演遗作。
我想说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已经抓住了我的眼球,不为情节,无关演技,只是单纯的道具,场景布置,就冲上来一阵小时候的熟悉感,小时候用过的水漂,小时候奶奶穿的小碎花上衣,小时候上学的书包都是用缝纫机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小时候还总和哥哥争抢着妈妈做的新书包,小时候还郁闷,为什么身边的人总对学习好的哥哥情有独钟,因此我还特别赌气,赌气自己也是老妈的女儿,最后为何却遭到冷落。后来自己总是倔犟的认为,不是学习好就会有好结果,不是学习不好就一无是处。
后来割麦子的场景,让我们这种农村孩子总是能够想到小时候家里也是以此为生,自己曾因为学习不好而被父母拉到田里干农活……这场电影的时代我有幸可以参与,至于唢呐声,小时候总会哪里有热闹就跑哪里去,可能是本身就不关注这一块,看热闹就单纯的看热闹去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时代的变迁已经让覆盖了小时候的记忆。那些支离破碎的童年记忆,经过了时代的洗礼,渐渐的全部在消失。
对于电影的情节
从最初父子费尽心力拜师学艺,不惜对孩子拳打脚踢,并且家族以此技能为荣,光宗耀祖,到最后在他乡出现老人持唢呐讨生的世态炎凉。
如果只看开头和结尾,将错过,那一代匠者,对唢呐的痴迷和专注,当第一次看到老师傅演奏时的投入,第二次在徒弟和师傅喝酒老师傅高兴沉浸在唢呐的悦耳的声音中,说了一句,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那一刻,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位老师傅此生非唢呐不可的执着和恨不得将此生奉献给唢呐的无悔。
老师傅对唢呐的专注,无疑让我们这代人内心肃然起敬。即使时代不再,物是人非,也依旧无法抹掉它曾经深刻的存在过我们的生命中这个事实,亦让我们对唢呐文化无法甩脱。在影片最后,老师傅听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唢呐的珍视,竭尽全身力气喊出“答应他”为的就是他坚守了一生的唢呐文化。试问当下,有几人能做到不随波逐流,坚守着内心的信念,即使生存将成问题,即使生命即将逝去……
世风日下难免人心不古,悲伤,无奈,感叹都不如大家提灯行动起来,怀着敬畏与尊重之心,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