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是很想让书店跟上“时代的潮流”

今天小伙伴群聊发送了一个关于【当红话题:未来书店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篇想法。
有点高兴不是说前前几年那样实体书店一个接一个倒闭,也不是说前几年那样各种书店用了各种创新的方式翻身崛起。而终于看到回归读者这样的说法,感觉有点欣喜。
“书店仅仅靠颜值吸引顾客是不够的”
跑过很多书店,真正感觉有点走进心窝里的好像只有两家,其中一家还是目前为止一直想去还没有去到过的MUJIBOOKS。(真的令人抓狂,想了很久要去的,感觉一年之久了,今年不去掉怕是感觉对不起自己。)
另外一家是“两本书店”。他们的特色或许你一看就明了,但也说不出为什么,总能让我觉得是在跟读者做交流,是真心实意想要把好的书本带到读者身边去的。这样的书店是我心中最深的期待了吧。
不点名很多家书店,xxx、xxx、xxx,或许有一个明显的卖点,或许有极具特色的风格,但只要去了一次,就没有什么想法再次光临了。你无法感受到他们对书本的爱护,也无法感知到他们想要把最好的内容展现在你面前的欲望。就好像一个很有特色的景点,来过打个卡,一切都结束了。
书店与读者没有产生羁绊。

时代的发展让线上阅读和kindle等电子书成为了一种潮流,还出现了适应快时代发展看书的一种方式即“听书”总结,得到app做的很好,在受到推荐之后我还买了个会员,每月自动续费的那种,今天突然弹出了扣费的消息,还吓了我一大跳。
我很喜欢实体书,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这些电子设备和“经过团队总结”的“精华”听书内容,带给了我极大的生活便利。
上周在乘坐地铁去西湖区的路上,kindle可以随身携带在小包里面,或者眼睛累了想听书的时候,得到app所起到的作用都是我无法忽视的。
但是只要排除了这些“特殊情况”,我一定会回归实体书,能够切实地一页一页翻过去的那种。
就算有了如此便利的发展,实体书以及实体书店带给我的心灵宽慰是任何电子设备都无法替代的。
你可以摸到的是书的魂魄,到书店看到的是精心设计的书面,不同风格的展示,别具一格的摆放,而不是黑白的屏幕,带着对眼睛的辐射与伤害。
为了适应快节奏生活出现的电子书,用点击屏幕来翻页,看过的内容仿佛不在手中;经过总结的书本知识,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却剥夺了跟作者直接对话的机会。阅读的乐趣不过如此消失在一瞬间。

作为年轻人,我们总要告诫自己跟随时代的发展,开阔自己的眼界。但是对于书本,对于书店,我真不想让他们卷入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化身快节奏生活的牺牲品。
而书本身,本不应是“故意而为”的情怀,未来的书店,如果能是【致力于让书以最自然的方式去融入人们的生活】那就好了。
如果我能开一家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