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回家就发脾气,这3点让你管理好压力
一个深夜晚上,伊西亚的爸爸疲惫的回到家,伊西亚急忙给爸爸送上一杯水,妈妈也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上了桌,爸爸吃了一口说:“太淡了”,妈妈赶紧一边道歉一边过来加点调料,伊西亚的爸爸非常不高兴,“一个男人工作了17个小时,回到家都不能好好吃顿饭。”又问妈妈“行李收拾好了吗?”妈妈因为记错了日子,还没收拾行李,赶紧再次道歉,男人愤怒的把饭菜打翻在地,一声巨响把妈妈和伊西亚都吓住了。“除了道歉你还会什么?再说一句对不起,你就像这餐饭一样的下场。”说完爸爸就去卧室睡觉了。
这个是一段出自印度电影《神秘巨星》里的片段。
在我们的生活中,像这样的男性其实还真不少见,因为感到自己在外工作压力大,一回家就板着脸,看什么都不顺眼,然后就开始发脾气,骂孩子,骂妻子,甚至打妻子打孩子;这种情况是不是只在男性身上发生呢?当然不是,很多女性,尤其是职场女性也都有这样的情况,上了一天班回到家,孩子稍有不听话就劈头盖脸一顿骂,骂完还不解气那直接上手就一巴掌。可是当你问他为什么会这样的时候,得到的回答多数是“因为压力太大了,控制不住”
为什么他们会把压力带回家来发泄,甚至不自觉不自控的就回家发脾气骂妻子打孩子呢?
最主要原因是他们被压力控制了,不懂得如何管理压力,所以当在公司有业绩的压力,上司的压力,同事的压力,赚钱养家的压力,有孩子还要肩负教育孩子的压力……多方面的压力一下子涌现过来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管理压力的能力,那么我们只能被压力压垮,激发我们的极端情绪。
那要如何做好压力管理呢?在了解压力管理的方法之前,首先要明白什么人不具备压力管理的能力?明白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人才知道用哪一种方法去让自己管理好压力。
第一种,对压力无意识的人,根本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是因为压力引起。比如《神秘巨星》中回家不高兴就打妻子的爸爸,他从头到尾都不觉得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对,即使在妻子最后提出离婚的时候,他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种就是根本没有察觉到有压力。
第二种,对压力有意识,但不知道压力的根源来自于哪里。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每次我们正在上班的时候,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就会有种莫名的不耐烦,草草挂了电话,事后想想,又特别自责,觉得自己特别不孝顺。这个时候我们会意识到是因为自己压力太大了,所以没能控制好情绪,但是不知道压力根源来自于哪里,于是简单的归因到外部因素,就是自身以外的因素,比如公司的规章制度,客户提出的要求多,老婆没有管好孩子等等,反正不是自身的因素。当你觉察到有压力又不知道压力的根源来自于哪里,思考不到这一层根本原因,就会认为外部因素就是压力的来源。
第三种,对压力有意识,也知道压力的根源在哪里,但却没有能力处理它。这类型的人回家打了孩子之后,会内疚,也会自省,但找不到方法,知道是自己没有做好,但不知道怎么才能做的更好。
简单讲,这是对压力觉知的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层层递进的,如果你是第三层面的对压力有意识,有根源却无能力,那么找到一个方法训练自己的能力就好了,当然训练的过程并不容易,只不过相对于第一层第二层来说已经是相对容易的了。
一、对压力无意识
二、对压力有意识,无根源
三、对压力有意识,有根源,无能力
这里面最可怕的是第一层面的人,对压力无意识,就是对压力无觉察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一切都正常的,而正是这种“正常”才是最可怕的,因为它会让你觉得你的所有行为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你永远不可能踏入寻找答案的道路上。
那么第二个层面,对压力有意识,但不知道压力的根源在哪里,就会从外部找原因而忽略了内部的问题。但其实真正的压力的根源究竟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我们自身「生活重心单一性」,什么意思呢?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生活重心,有以事业为重心、有以家庭为重心、有以另一半为重心、有以钱为重心、有以孩子为重心、甚至有以仇恨为重心等等,当我们以某一个焦点为重心时,那么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以这个焦点为准则去衡量的。
比如,周末专门陪伴家庭陪伴孩子的时间时,公司有一件非常紧急的事情必须要去处理,那么这个时候,以事业为重心的人就会果断放弃陪伴家庭的时间,去处理事业的事情;如果是以家庭为重心的人,会认为陪伴家庭的时间无可替代,他们可能会花一点时间协调同事朋友帮忙解决,然后继续专心的陪伴家庭,甚至会预先做好准备,告知身边的同事朋友,周末家庭日不可变更不可打扰。这就是【生活重心单一性】对我们的行为造成的影响。
说到这,有朋友可能就会说,你说这个和压力的觉知有什么关系?
我们一个人的人生是由家庭、事业、生活、关系等多个面组成的,然而当我们的生活重心只是聚焦在单一的某个点,比如事业或者家庭,那么没有被覆盖的这些面,就是压力产生的根源。
但是我们大部分人往往只能看到表象的压力来源,比如以事业为重心的人会觉得压力来自于事业,而已家庭为重心的则认为自己的压力来自于家庭,而实际上你再深入思考一下,自己以事业为重心的目的是什么?你就会发现,压力并不是来自于事业,其根源可能在家庭,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压力来自于没有被覆盖的方面。
好,当我们对压力有意识,也觉察到压力产生的根源来自哪里,可是没有能力改变的时候怎么办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训练「自省」的能力。
也许你会说,这不是废话吗?我不就是因为有了「自省」才找到压力根源所在,可是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啊?你还要告诉我方法就是训练「自省」的能力?这不是很矛盾吗?
那是因为大部分的「自省」都是没有根基的「自省」,没有根基的「自省」自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那么「自省」的根基是什么呢?就是找到「自省」的参照物。
我们知道「自省」是通过自我意识来省察自己言行的过程,简单说就是主动回忆觉察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是不是正确的。而我们都忘记了一个重点,拿什么来衡量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呢?
所以「自省」最关键的根基是要找到一个衡量自己言行的参照物。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介绍过,叫做「葬礼游戏」。
第一步,想象一下,有一天你去参加一个葬礼,你和你认识的亲戚朋友都去参加这一个葬礼,来到葬礼现场,走进棺木,你发现躺在棺材里面的那个人是你自己,你所有的亲朋好友都来了但都看不到你,然后你听到了他们对你的评价。
第二步,把你听到的评价写下来,他们的评价可能会是这样开头,“他可以…”“他是一个…”“他总是…”,也许会是这样的评价“他可以让人振奋,他可以带来欢笑,他是一个负责任的父亲,他总是乐于助人等等…”。
第三步,根据这些评价,整理提取出你的「自省」参照物。比如你是一个恪守承诺的人,拥有财富依然总是把家庭放在首位等等。
我们通过「葬礼游戏」中听到的对自己的评价,就是「自省」的参照物,当我们主动回忆觉察自己的言行时,用我们在葬礼游戏中听到的评价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么就有根据来判断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和最终想要的结果一致,如果一致非常棒,如果不一致,那么也可以知道怎么调整自己的言行才能去到最终的结果。
那是不是说如果我们训练了「自省」的能力,也有「自省」的根基,就是衡量行为的参照物。那么是不是说从此以后没有压力了呢?当然不是。
压力依然会存在,压力还是会产生情绪,情绪会驱动不受控的行为,但是我们会通过「自省」的训练,让自己清晰什么是自己最终想要的结果,来归正自己的行为。不会回到家打妻子打孩子,摆脸色了。
好,让我们总结一下,我们今天了解了压力觉知的三个层级,同时知道了【生活重心单一性】是导致压力根源所在,知道了压力的根源我们该怎么做呢?训练有根基的自省,可以用葬礼游戏来训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