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是什么
成长,是一个美好的词语,仿佛可以听到生命拔节的声音,仿佛可以看到嗷嗷待哺的幼儿若干年后变得亭亭玉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容易打着“成长”的幌子为失败找托词,缺乏理性分析,不做长期规划,以为“成长”可以一往无前,以为实现目标可以顺理成章。实则不然,没有科学的分析,乐观的反省,难有真正的成长。
(一)就是不重复错误
俗话说,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
聪明人懂得反思,知道趋利避害,知道错误只能犯一次。这一点,在考试后的试卷分析上有较明显的体现。
就是会有人,错过的题目,下次还会接着错,这样的重复化建设,着实让人害怕。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客观理智地分析错误在哪里,以为订正一个答案就可以万事大吉,没有深入对学习进行分析,没有深化纠错机制,甚至没有认识到自己为什么会错,也就是还找不到知识点。
一年级的学生,再重复错误上可谓是家常便饭。作业错了,你帮他纠正。下次做同样的题目,错误依旧。这时候,需要老师多用心体会,学生知识的障碍点在哪里,如果没有发现,便难谈突破,没有突破障碍点,恐怕错误是会一直犯的。
成长,就是不重复错误。犯了的错误,要及时分析,正确归因,找到知识的障碍点,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思维,掌握较好的思维方法和形成较好的思维品质。
(二)是动态生成
成长,是动态生成的。
很明显,我们的数学课就是如此。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迁移和生成,非常注重学习的预设,在不断的讲演过程和方法的过程中,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和形成技能,适时还有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便是新课标的三维目标。
反观我们的课堂,大多老师注重的不是过程和方法,而是知识传授,这样练出来的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很难真正发生,更不用谈深度学习了。听说这学期学校里会组织老师们进行新课标的老师,出发点是好的,这样看出来教师的素养就提高了吗?很明显没有。再者,一场考试是背诵和记忆力的较量,可能大部分老师还没有触及到教学理念的更新,所以,组织学习有用,但最有效的还是自我学习,也就是要让老师们意识到,理念的更新才是制高点,没有好的理念,便不可能有好的教学。
可以想象,理念是属于文化层面东西,没有长此以往地坚持学习,恐怕也很难达成。
有趣的是,见过这样的老师,光教学生死记硬背也能出好成绩,他从不认为自己需要与时俱进,需要终身学习,表彰名单上还时常有他的名字。很多人都会对这样的老师心生羡慕,可我没有。分数不等于素养,不去学习的老师很难在课堂上教会学生核心素养。所以,老师们要会学,不断学,才有可能落实好核心素养。
(三)具有可持续性
我们都知道,经济发展一直强调可持续发展。其实,人的成长也是可持续的。
从成绩的提高,但素养的提升,从人格的培育,到性格的锻造,人的成长是阶梯式的。但人的综合能力的提升,确是无止境的。身心灵的发展,可以说是“上不封顶”。因为宇宙的能量是源源不断的。所以,成长不设限。
身边有这样的小伙伴,小学时成绩不如自己,到了初中时可以打个平手,到了高中,成绩大不如其,为此我曾郁闷了很久。现在想想,是学习习惯的差异造成的。不好的学习习惯会贻害终生。好在阅读可以改变和塑造一个人,不然的话,很难想象,自己是不是一直教书都会这样差。
为此,自己也特别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我们思想的改变,需要不同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思考再三,才明白孰是孰非。
思维的进阶也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课堂上要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需要了解到知识的生长点在哪里,学生可能出现的障碍又在哪里,只有做足了准备功课,教学才会得心应手。
因为人的成长是可持续性的,所以,时代的发展呼唤教师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吴非老师说,只有教师更会学,才有可能更会教。要给学生一桶水,教师必须是奔腾的江河。
(四)是一种发展
以前很仔细地读过一本书《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使人感悟良多。
课堂上,三维目标的落实,其中第一维就是知识和技能,仅仅停留在这一维度是不够的,很遗憾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多止步于此。第二维是过程和方法,即知道“是这样”,还知道“这样”是怎么来的,大多数优秀的教师就非常注重课堂上的过程和方法。第三维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数学上很多学生出现的会但做不对,原因在此。没有培养好学生好的学习态度,仔细、细心这样的好习惯也是需要课堂培养的。只有三维目标落地,才有可能来落实好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从能力到素养,这样的进程,叫做发展。
成长,就是一种发展。
评课的时候,应当多注重学生是否有发生真正的学习、学习时是否是主体性地位(大部分老师在这里会越俎代庖)、课堂是否有落实到素养的形成,如果没有,学生便没有在课堂上获得好的发展。
所以,课堂上,更高水平的教学考验着教师是否有较好的组织、策划、设计学习的能力。贲友林老师在《重新认识课堂》一书中写到:当教学需要更高水平的“学”时,往往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教师的更好水平的“教”。
学生的发展需要教师的促进,这里的促进是在课堂上落实好立德树人的目标,并发展好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