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人君子》

2021-01-01  本文已影响0人  你好佳豫有约

2021.1.1    佳豫

东方有佳人,豫云圣贤道

幸福大先生,逍遥女作家

《未来学院》院长

《佳豫太空站》站长

豫见生命,绽放天性

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正人君子》(解读论语第305天)

日经第642篇(卫灵公第十五)

经典原文: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孔子说:“君子固守正道,而不拘泥于小信。”

贞是正道,正派;这里的谅是小信,普通话就是不会变通的意思。

守正道,诚信当然很重要,同时,如果守信对于正道有妨害,则可以不必守信。

话说,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桓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当时管仲辅佐公子纠,因为权力之争,管仲差点把公子小白给杀了。

记载说,管仲带兵去拦截公子小白,弯弓搭箭要射他,一箭射过去射中他的腰带,小白就装死,逃过一劫。

后来,公子小白取得了齐国政权,自然也把公子纠给杀了,管仲则被关押了起来。公子小白(齐桓公)知道管仲有才华,所以不仅不杀他,反而重用他,当然这也是得自于鲍叔牙的推荐,不可否认,管仲后来也确实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

管仲没有为原来的主人公子纠殉节,而是辅佐了对立面的齐桓公。所以,子贡说: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孔子却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风气变正,很多少数民族(就是夷狄),就不能入侵,所以这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保存是立了个大功,百姓到现在还受其恩惠。

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管仲,我们现在这些人可能都被夷狄少数民族所统治,也就没有自己的文化了。

古人的头发都是卷起来的,穿衣是右边系带子的。少数民族大都是马背上的名族,所以,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穿衣服都是左边系带子,而且披头散发。

当时的那种风俗,就是指没有文化,野蛮民族才做的事情。

就像我们现在,出个门头发至少要收拾一下,披头撒发的出门,也会被认为疯子。

所以,管仲怎么能够用一般的这种小信(没有见地,智慧不高,心量不大)来去衡量他呢。

有句话叫:死要重如泰山,不能轻于鸿毛。当时,公子纠还有一个臣子叫召忽,召忽是为公子纠殉节的,死在沟渠里头,没人知道,自然也就没有机会,去创立自己的功绩,帮助到天下百姓。

管仲这里就充分体现了:君子贞而不谅。他是正人君子,守的是正道,没有死守小信。

子贡问孔子: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孔子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子贡问:敢问其次?

孔子说: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子贡说:敢问其次?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君子贞而不谅,这个谅就是指硁硁小人,属于第三等人,很守信,讲话一定算数,发愿一定要有一个结果,当然这是很难得的,同时,此类人不能够做到变通,很古板,很固执,也就是说没有智慧。

这个“小人”也算是一个好人,是个正人,但是正人不是君子。

君子是有大智慧的人,比如管仲,当需要为了天下众生,把诚信放下时,有可能别人会不理解他,说他怎么不忠原来的主人,还去辅佐主人的敌方。

管仲虽然没有这个小信,但是他有正道,他为了万民啊。

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一下君子的心,就是:没有考虑自己的名节,他们没有我,无我,只考虑天下众生。这叫死守善道,也就是说:守着正道,可以牺牲一切,不仅是生命,连名节都能牺牲。

孔子注重“信”的道德准则,但它必须以“道”为前提,即服从于仁、礼的规定。一旦离开了仁、礼这样的大原则,讲什么“信”,都不是真正的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