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章征集+写手招募简书电影『闲话电影』

在这不平的世间爆发还是继续愚行?--我看《怒》与《愚行录》

2017-11-09  本文已影响57人  一蓑烟雨_6c60

好吧!看完了《怒》我有点理解为什么豆瓣有人说《愚行录》好是好,但和它比还是差了一个量级。现如今,似乎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喜欢用放射式的编排手法,看似来自不同城市,不同环境,不同职业的人,本来有着绝对平行的生活轨迹,但会在行进中因为某一个共同关联的点,交汇在一起,又在一切尘埃落定之后重新分散开来,有的回到最初的原点,有的,则彻底改变了前行的方向。

这两部影片确实有许多类似的地方,都是描绘了一副大背景下的众生相,都是由一个案件作为引子来展开故事,都是平行讲述几位主人公的故事,再由一个相交的点串联在一起。

另外一点,两部影片的片名都具有一种表象的代表性,《怒》既是案件中一个明显的记号线索,也是主人公标志性的性格特征,同时也反映了影片对时下面对社会的恶行和人类的无力所表达出的愤怒这一主基调,而电影本身的主旨则是突出由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引发的矛盾,冲突,思索乃至最后悲剧的发生。而《愚行录》的“愚”在于活在这个体制下的麻木愚昧的芸芸众生,以及处于阶级上层的自以为优越而肆意凌虐下层民众的愚蠢,为了融入阶级上层不择手段,不惜利用身边的人作为牺牲品和阶石而终究无法被上层人士接纳的愚蠢,和身处下层却极力想改变命运,努力跻身到上层阶级,但只会陷入自我牺牲和被玩弄的徒劳挣扎中的愚蠢.而电影的主旨,则是借由活在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中,愚蠢却不自知的人们的众生百态,反映日本“阶级社会”这个本质的根深蒂固,及其带给国人自降生起就无法摆脱的禁锢,一种被阶级社会的洪流催逼着游荡,挣扎,前行,吞噬的巨大的悲戚和无力感。所以在主旨表达这一点上,二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从《怒》究竟为什么比《愚行录》略高一筹来讨论,个人有几小点的见解:

首先,从整体情绪的宣泄与表达来看,《愚行录》一直是一种沉郁窒息的基调,没有大喜大悲的渲染,没有情感的一点爆发,有的只是巨大的无边的幽暗,哀伤,以及无力,随着人物关系的不断揭露,真相的慢慢浮现,我们从对被害者惨烈死状的同情,转变为了对主人公命运和遭遇的同情,从对于“愚行”的解读,到对“阶级社会”将民众像人偶一样摆布的喟叹,情感的流露和转变都是悠长而又隐喻的。反观《怒》,影片前期的叙事平淡舒缓,循序渐进,但在将三个看似不相干的男主人公连接到一起后,情节急转直下,一路高潮,了解真相后的几人,一边悔恨一边痛惜着,将久久隐藏在心中的犹疑,悲愤和痛苦用一种爆发式的哭嚎一并宣泄出来,给了影片一个适当的爆发点,也给了观众一个恰当的共情点。相较而言,《怒》会让观众有一种可以释放的畅快,这可能是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其次,在主旨选择上,个人觉得《愚行录》反映阶级社会对人的愚弄这一主题相对来说更高也更深,从一个相对固定的小阶级体系来反映一个历史的岁月长河中遗留下来的大背景大毒瘤,总有种力道不够的感觉,导演已经极力想把人物塑造的典型一点,把他的观点表达的更直观清晰一点,几位演员对于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的拿捏也是十分到位,电影确实也能引起大多数观者的共鸣和深思,但是就主题而言,深思过后,还是回归一种无力的叹息,大有一种无处宣泄的遗憾感。而《怒》虽然也反映一种黑暗的现实中,苦苦挣扎却无力反抗的众生的怪象,但选取了“信任”这一非常普遍却又讳莫如深的社会问题。影片没有局限于传统的不信任带来误解的窠臼中,而是从不信任对方最终可能是带给自己莫大的悔恨,以及轻信于人也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的新奇角度入手。从多层次多方面引发观者的思索--是不是渴望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没有信任的情感中,受伤害的到底是哪一方?是不是有过不堪过往的人就不配得到幸福?太过轻易的信任是不是也会引来罪恶?...而影片中引发的这些思考,又都是我们身边,甚至自身经历中多少都曾遇到和想过的问题,通过电影的直观表述,又会让我们对这些问题有重新的解读和认识,会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直接的影响和改变,这一点,是它比《愚行录》更能直触人心的地方。

最后一点,有的评论说,《愚行录》对于主人公遭受欺凌的场景和记忆的反复重现,用一种委婉巧妙的表达方式来呈现,含蓄而唯美。相反的,《怒》对于许多推进故事发展的必要情节和场景的描述鲜明而直接,从行为乃至细节上将人物的地位变化,心理变化呈现的一目了然,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对人物进行深入的解读.

最后再说句题外话,妻夫木聪在两部电影中都扮演的主演,也都表现出了自己不俗的演技,而从他在《怒》中抿嘴浅笑的娇俏表情中,我算是体会到为什么他被日本的同志评选为最想成为恋人的对象了。另外,《怒》中也可以看到松山健一从L变成XXXL再变回L的惊艳亮相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