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

27 | 群策群力:组织效率,管理?沟通?协作?

2022-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是杰夫呀

社会学里有一个观点——语言会影响人的思维,在我看来,类似的道理,一个组织使用的软件工具,也会影响组织的文化,进而塑造组织行为,决定组织效率

从企业级产品看组织效率

新一代 BAT(这里的 B 是 bytedance 字节跳动,A 是阿里,T 是腾讯)各有一款 2B的软件,分别是飞书、钉钉和企业微信。

从总分数看的话,由低到高依次为钉钉、企业微信、飞书。


企业软件的评分

三款产品体现了三家公司的基因,分别适合三种组织:管理、沟通、协作。
在高水平的竞争中,优势即劣势,所以只能把它看做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定位,等对手先犯错;不同类型的组织,也没有优劣,只是要与对应业务类型匹配。

首先是截至 2021 年底,三款产品的研发团队人数对比:


研发团队人数对比

QuestMobile(月活跃用户数)的数据:


用户数对比

钉钉:管理

钉钉的关键词是“管理”,它的优势、劣势都是抓住了老板的心。

企业微信:沟通

企业微信的关键词是“沟通”,它的优劣势都是和微信无缝对接,成为需要与大量外部客户沟通的岗位的首选,比如销售、客服、家校互动等。

飞书:协作

实际情况中,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要,同时用两个,甚至三个工具,比如用钉钉的行业解决方案、用企微和客户沟通、用飞书文档与 OKR。
在企业组织内,“信息即权利”,我们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来对比三款产品与过去的明显差异:钉钉——上下同欲、微信——内外互联、飞书——左右共振。这背后,甚至有一些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理念的差异。
这是新一代 BAT 的精彩对局,值得长期关注,观战就已经很开心。深度优先的 2B 领域,必然不会如广度优先的 2C 般一家独大。

小结

创新到底从哪里来,至少有四种可能的视角:

  1. 用户视角。去研究用户、洞察市场,找到痛点,寻求突破;
  2. 技术视角。就是用各种硬科技来创造全新的解决方案;
  3. 产业视角。这需要基于对产业的理解,优化整个价值网络,创造价值增量,包括平台、行业生态、用户生态等。
  4. 组织视角,组织如何通过软文化和硬机制去促进产品创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