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德育论坛发言稿
一首小诗,始终沉淀在心底,是那个铅华洗尽,素面朝天的女子——狄金森写的,叫做《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哀伤》。她是这般娓娓道来:“假如我能使一颗心免于忧伤,我就没有虚度此生。假如我能使痛苦的生命有所慰藉,在酸辛中获得温情,或是让一只昏厥的知更鸟,重新回到窝中,我就没有虚度此生。”
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惊才绝艳者寡,庸碌无为者众,绝大多数,在学习上,是那只昏厥的知更鸟,如何去拯救他们,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小子见识浅薄,教育战线上的新兵蛋子,不揣冒昧,将我的做法与诸位同修分享,还望不吝赐教。
一种心态——心平气和
我们的学生,在我们面前,真的不够好,好像很少有能令我们满心欢喜的学生出现。习惯不好,成绩不好,修养不好,卫生不好,真的是不好得没有底线。面对这样的学生,不生气,真的很难。
但是,我要说:制怒,心平气和。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做起来真难,虽然难,我们也要用大毅力去做。想一想,在教室里,破口大骂,脸红脖子粗,该是多么的穷凶极恶,如果当时自己有另一只眼看着自己,估计自己都会觉得自己非常可怕吧;想一想,总是生气上火,心底必然会累积怨气,累积到最后甚至可能成为戾气,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影响自己的幸福,有些个不划算;想一想,成天火急火燎,心脏也受不了啊,愁思郁结于内,必然影响健康,健康亮红灯,那我们还谈何幸福生活。总结起来,就是:莫生气。
当年,我最痛苦的那个阶段,拯救我于水火的薛瑞萍老师说:教师的不祥之器是什么——怒!她有一段话,我时不时地拿出来翻看:“不要着急,不要生气。要微笑,要温和。训斥的次数多了,就没有效果了。教学和班级管理就会陷入弹药补给的狼狈状态,最后山穷水尽、弹尽粮绝、焦头烂额又不得善果的——必定是这个愚蠢的教师。”
我们的阵地——课堂
课堂,是我们德育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抓住了,我们的学生自然会越来越好。
语文,文以载道,满满都是德育点。课文中本身蕴含的德育教育点,自然是不能落下,时间关系,这点从略,重点谈一谈我自己做的颇为自得的两点。
给学生读书,告诉学生过来人的经验。本学期,我电脑上敲了将近二十篇文章,我习惯于将我自己写的文章打印出来,贴到教室后面的墙上,与学生们分享,心情好时,我还会在课堂上读我自己写的文章,跟学生们交流;我也习惯于给学生们读我正在读的书中的于他们有益的段子、篇章,告诉学生们我对这些段子、篇章的理解,比如本学期,我选读了窦桂梅老师写给十八岁即将成人的女儿何松阳的信《多么青翠挺拔,多么阳光灿烂》中关于处理与异性感情的段子,再比如陆苏《小心轻放的光阴》中关于亲情的篇章《风中的扣子》《女儿是父亲掌上的花》《妹妹的相册》等。
结合所讲授的文章,让学生写小段子,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写的小段子,熏陶情感,陶冶性灵,进行价值观的引导。比如学《装在套子里的人》,让学生们写《我读“别里科夫”》,有的孩子就写道:别里科夫是个悲剧人物,值得同情,他只是坚守了他认为对的东西,他也是个可怜人。对教师,对其他学生,都有一种触动,原来,我们与别里科夫并无本质的不同,只是道不同罢了。比如学《上梅直讲书》,让学生写《浅论“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就是要告诉学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虽身处底层,但不可忘记奋发。再比如学《<金石录>后序》,让学生写《浅论“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就是要告诉学生:人生,有时是一种无常。等等这些,学生们接触的多了,慢慢就好了。
一种手段——读书
本学期,让孩子们读书,应该说是我自己觉得自己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件事情。
我们专门抽出了两个周的时间,作为读书活动周,这两个周,每天晚上的家庭作业都是读书,要求是:五十页加旁批。
当然,在做这个活动之前,我们也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首先就是通过校讯通,向家长说明读书的重要性;之后,动员家长给孩子买书,教师仔细琢磨了自己的阅读经历,向家长跟学生推荐了近五十位优秀作家,希望家长们买这些作家的作品;最后考虑到要让家长见到读书的实实在在的好处,教师就设计了一个“把书读给爸妈听”的环节,就是孩子们将自己当天读的五十页书中感触特别深的地方读给家长听,跟家长交流心得,最后家长在孩子当晚所读书的最后一页写二十字左右的寄语,可以是对孩子表现的评价,可以是对孩子的期望,也可以是听了孩子读之后的感想,等等皆可,不限。
最后,两周结束,效果不错,我们就将读书这个传统延续,每周两个晚上的家庭作业是读书,一直持续到上周。
通过整个学期的读书,有的孩子将张爱玲全集几乎读完,有的孩子将三毛全集几乎读完,有的孩子几乎读完了路遥全集,有的孩子几乎读完了安意如全集,有的孩子对白落梅情有独钟,有的孩子对余秋雨情有独钟,有的孩子对张小娴深情牵系,有的孩子对林清玄深情牵系,有的孩子着迷于沈从文,有的孩子着迷于史铁生,有的孩子沉浸在莫言的世界,有的孩子沉浸在钱锺书的世界,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书读得多了,孩子们慢慢就驯顺了很多,听话了很多,教师也就省心了很多。当然,将操练的时间花到读书上,对成绩必然会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起始阶段,成绩会出现某种程度的下滑,这就需要教师顶住压力,理性看待。只要我们前期熬了过来,等读书的好处显现,后期哪怕不能笑傲,至少能保证不差,但是,我们为学生的一生奠定了基础,功德无量。同样,摘引薛瑞萍老师的一段话——这个女人,真的了不得,其高度真的是我等升斗小民难以企及——她这样说:“在别的同行严格要求、严防死守的时候,退一步,走开——而不是离开,用更为温暖、更为长远的关爱的目光笼罩着孩子;用更为宽松、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式召唤孩子,然后,他们与‘优生’的距离越来越接近——就算永远有一段距离又怎样?重要的不是替教师考得多少分,而是让他们能够享受学习、享受语文。”
最佳帮手——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作用,怎样强调都不过分。我们要引导学生感恩父母,反过来,我们还要与家长结成联盟,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努力。
用好校讯通。我习惯于使用校讯通,每天都用,短则一条,多则三四条,五条六条的情况也有。首先,要告诉家长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背诵情况。家庭作业和背诵基本上是在家完成的,家长就要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和背诵负责,至少要部分负责。我习惯于通过校讯通表扬作业完成优秀者和背诵过关者,通报作业未过关者和背诵未过关者。其次,要告诉家长孩子们在校的表现。尤其当孩子们处于较为浮躁的时期,我总是通过校讯通,让家长朋友帮助教师做好孩子们的思想工作。第三,要给家长支招。有时我会通过校讯通,将较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告诉家长,也会将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能做的事情告知家长,提醒他们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避免。第四,要大张旗鼓的表扬。比如某个孩子今天的表现极好,我就通过校讯通对孩子和家长的努力进行肯定,向孩子和家长表示祝贺。
提供亲子交流的渠道。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跟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这是不争的事实,为师者,就要为亲子间的交流提供渠道。本学期,“把书读给爸妈听”,让孩子与家长分享读书之乐;“亲子十分钟”,让家长查孩子的背诵、死记硬背的基础知识;“爸妈陪我写作业”,孩子们自己写二十分钟,再花十五六分钟将自己写的读给爸妈听。通过不同的方式,为孩子和家长的沟通搭建平台。当然,要想全部的孩子和家长响应是不可能的。再一次引用薛瑞萍老师的一段话:“做教师的只要个总体差不离,具体到哪个孩子情况,那就看孩子的天分和家长的行动了。我发出了口令,他不跟,有人跟,于是有了快慢优劣的差别,这是自然之理,也是公平之事。”
于尔克·舒比格的名著《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洋葱、萝卜和番茄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个东西,它们认为那只是空想,南瓜默默不说话,它只是继续成长。
诸位同好,如果我们把教室当做道场,那学生就是我们修炼己身的一个个因缘,让我们在自己的园子里,默默耕耘,种一个东风桃李花满树,万紫千红春满园。
2013年12月15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