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日行思录」日本文化形态分析草纸
文化形态的分析是社会科学中最关键也是最艰难的问题之一。此间成果,数本尼迪克特的“义理”说最为有趣。然而其人毕竟未亲自到过日本,且战后七十年的时空间隔不容小觑。白学浅识薄,绠短愿汲,暂抛出三个绣球,以供日后玩索。
及:偏居海上一隅的地理环境对其民族心理的影响;
再及:其对于汉族、朝鲜族、泰西各民族文化的吸收与改造;
又及:战后美国对其社会形态的再塑造。
关于第一点:面积小易形成天下共主的政治认同感;隔离故长久;人口与资源之牴牾;《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日本美学。
关于第二点:遣隋遣唐使;文字;茶;宋至明的交流;三国来佛;黑船与洋布;西洋画与浮世绘。
第三点较凝聚,材料即本身。
又:
姜文拍摄《鬼子来了》,同时批判了中、日两国的民族性。我人对待日本,须有自己的立场。站在观赏的角度,日本是侘寂之美的极致;站在观照的角度,日本的民族劣根性,亦是我等的明镜,殷鉴未远,此路非途;站在政治的角度,日本无疑是中国在东亚最大的对手,对待它,唯有既联合又斗争:日本从属于美国久矣,而且日本不愿意看见中国超越日本,这是与之斗争的一面;日本在谋求国家正常化的道路,本质上意味着脱控于美国的愿望,这是与之联合的一面。如果只谈联合不谈斗争,对外可能被日美联手算计,对内可能无以立威于民众;如果只谈斗争不谈联合,对外可能自绝于亚洲民族之林,对内可能过分鼓舞民族情绪,无益于社会的稳定。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而我非士,多说无益。
另:
八月赴日,作《游日行思录》,记于简书。共十篇,第九篇《眉毛尚在》佚。由于每篇皆旅途当晚所作,所以篇幅稍短。其中一、二、三、四、六、七较短,五、八、十稍长,篇目如下:
五、东大闲谈
六、京都
七、霞
八、原田知景
九、眉毛尚在(佚)
十、大分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