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心理学》中的概念
2021-12-12 本文已影响0人
石三英语
斯坦福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罗伯特.麦考恩有个观察特别有意思。
他发现在所有的交通事故记录中,75%的司机都指责是别人犯了错,如果事故涉及两辆车,91%的司机都认为是别人的过错,如果事故只有一辆车,37%的司机也都能从别人的身上找到原因。
出了事儿都怪别人,这在心理学中有个专门的名词:自利归因偏差。
【书中原文】
自利归因偏差就是 通过策略性地使用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我们能够在面对互相相互矛盾的证据时,保持过度积极的自我评价。
【核心概念转述】
自利归因偏差就是:
1、如果这件事没做好,那就是不可控的、别人的、或者意外的缘故;
2、如果这件事做好了,那肯定是因为我水平高。
总之,就是:
对待自己,成功都是自己的功劳,是内部原因,失败不是自己的过错,是外部原因;
对待别人,成功都是运气,是外部原因,失败是因为他这个人的水平本来就不行,是内部原因。
【个人体验】
生活中怎样利用自利归因偏差,形成对自己有利的局面呢?
答案是:转换视角。
比如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我们可以这么来做:
首先:孩子的班里一定会有考的好的同学,正常会想:考的好是因为他的运气好。。。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想象:他就是这个考的好的同学,引导孩子帮助这个考的好的同学去总结成功的经验,你的孩子才能学习那些好学生的经验。
或者,你也可以帮助孩子去想象这是别人的失败,这样孩子就更容易总结失败的教训。
【行动指引】
跳出自我,从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就可以克服自利归因偏差,提高我们的决策水平。也就是说,要换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