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作文里的秘密:为什么越优秀越容易焦虑?
全文1412字
1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来源于二战时期的一个小故事。
当时,英美联军面临一个非常恼火的问题:派出去执行任务的轰炸机经常被敌方击中,飞行员往往难以生还。
军方找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教授沃德,请求他紧急研究,如何加强机体装甲,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概率。
通过大量的数据比对与分析,沃德教授和军方得出了同样的结论: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部位,而飞行员的座舱和机尾,则是最少被击中的部位。
事情到这一步,答案似乎也简单明白——既然机翼最容易被击中,那么理所当然要加强对机翼的保护。是的,军方的作战指挥官正是这样推理的。
然而,沃德教授给出了完全相反的答案:建议加强对飞行员座舱和机尾的装甲,因为这两个部位中弹最少。
沃德教授的推理,源于三条非常关键的事实:
1.能返航的轰炸机样本,都是没有被击落的;
2.即使机翼大量中弹,轰炸机大概率也能平安返航;
3.平安返航的轰炸机,飞行员座舱和机尾中弹很少。
事实证明,沃德教授是对的。这是一种经典的“幸存者偏差”现象,这也是我在《投资应避免的21种负面思维清单》里写的第一种负面思维。
2
“幸存者偏差”现象,被大量运用于各种预测骗局。
某一天,你会收到一条“神秘短信”:大盘明天上涨,今天宜买入。你呵呵一笑,嗤之以鼻。过了一些时日,你又收到一条“神秘短信”:大盘明日下跌,今天宜抛出。你将信将疑,继续观察。直到连续10个交易日,“神秘短信”的预测全部应验。
这时,你暗自窃喜自己遇到了“股神”,兴冲冲把一笔钱转入对方的账户。当你还在做着发大财的美梦时,骗子早已卷款而逃。
问题出在哪里?骗子没有只给你一个人发“神秘短信”,而是群发给了1万人。只不过是,他会给一半人发看涨的信息,给另一半人发看跌的信息。这意味着,每条信息总会在一半的人群当中得到验证。
那么10次过后,“神秘短信”在1/1024的人群(也就是10个人)当中得到了验证。这10个人,就是遗留下来的“幸存者”。
正如你在战地医院里能看到的腿伤者,远远会比脑伤者要多。不是因为子弹长了眼睛不打头部,而是因为被击中头部的人,你在医院根本看不到。毕竟,死人是不会说话的。
“幸存者”看到的,都是经过美图修正过的世界。
3
“幸存者偏差”现象,往往让我们乐观地高估了自身的实力。
拿写公众号为例,当我们看到一个很火的大V时,往往自己也跃跃欲试——别人不都成功了吗?
而事实真相却是,真正成名的公众号大V极少。每一个大V背后,都是1000个默默码字的无名作者。而1000个无名作者背后,还有100000个写作的业余爱好者。只是这些不在金字塔尖的人,我们根本看不到而已。
古语说得好,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看得到聚光灯下的名将风度,却看不到沙场上的白骨累累。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的,都只是我们能看到的。
回到我们的题目:为什么越优秀的人,越容易焦虑?
原因在于,越优秀的人,接触的人群也越优秀,身边的“幸存者偏差”现象也就越严重。久而久之,人就容易把自己接触到的这个小圈子小气候,理解成整个社会。举个简单的例子:
一名县长工作非常出色,被提拔到省里做副厅长;他工作更加卖力,不久后又提拔到中央去做司局长。
随着职位越来越高,看到的场面越来越大,人越发觉得自己的普通和渺小,自然就越来越焦虑了。
一线城市的白领,为什么月入3万还要吐槽活不下去?因为北上广深,就是中国广袤大地上最显眼的“幸存者偏差”。
千万以上可投资资产的高净值人群达到158万人,只是这个社会悬殊差距下的幻象。硬币的另一面,是这个国家的人均GDP还不到1万美元。
欢迎关注同名微信公众号王冠亚(ID:livespo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