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vos

浅谈如何设计出好的token经济系统

2018-04-07  本文已影响146人  独自成长

token一词在之前大多都被翻译成代币,但token不仅仅是有货币属性,在一个区块链生态系统中token意味着一切,因此很多人提出翻译成通证更为合适,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不管token是被翻译成代币或者是通证,不可否认token是区块链项目的灵魂所在,token经济系统的设计也越来越显学。

什么是token经济系统设计?

个人认为是通过合理的token分配机制,调动各方参与者的积极性,不断协作与交换,持续地推动系统的繁荣。本质上都是协调进化、构建一个更为强大的利益共同体。

从上面这句话我们可以提炼出两个核心点:合理的token分配机制和参与者角色的界定并鼓励每个参与者朝着总体的目标发展(生态系统设计)。

生态系统的设计

在开始设计token经济系统之前要先清楚认识两个问题:

第一,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二,这个问题是否真的需要区块链来解决,又或者说只是需要用区块链这一技术就能很好地解决,而不需要发行token。

区块链不是对原有业务进行补充,而是改变了整个规则,有时原有业务的一个痛点通过token解决了,但在其他地方会有更多问题出现,再次陷入两难。若是一开始认识就产生了偏差,那后面设计出来的token系统自然不会很好。

想清楚这两个问题后,要考虑token的经济系统中参与者的界定,具体有哪些角色?比如说生产者、消费者、投资者、传播者等。这些参与方的诉求、各自的应用场景是什么?

界定好参与者的角色之后,要充分考虑到他们不同的利益诉求。基于这个角度token的分配机制必然是多层次的,同时也是比较复杂的。

token的分配机制设计

分配机制是token经济系统的核心,这不难理解。就好比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也是处于核心位置。在宏观经济有三次分配理论之说。

三次分配理论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包括三次分配:

第一次是由市场按照效率原则进行的分配;

第二次是由政府按照兼顾公平和效率原则、侧重公平原则,通过税收、社会保障支出等这一收一支所进行的再分配;

第三次是在道德力量的推动下,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token分配机制的设计。不过相较于宏观经济中最初分配都是央行传导完成,token的最初始分配倒是有很多的差异性,所以token的分配机制应该是包含四次分配:

第一次分配:token如何产生,产生之后通过什么原则分配给最初持有者?

第二次分配:在生态使用场景下,以效率原则(谁贡献大,谁获得激励多)进行分配。

第三次分配:若有治理机构,通过什么方式管理所持有token,又以何种原则影响系统token流动性,治理机构本身的运作方式又是如何?

第四次分配:个人以如何原则、方式进行捐赠、打赏等。

在这四次分配过程中第四次分配影响较小,最重要的是第二次分配,这直接涉及到各参与方的利益。而第一次、第三次分配主要是由治理机构主导,某种意义上若是治理机构对token分配影响过大的话,可以说是本末倒置。

token经济系统设计的三项原则

token的经济系统设计因每一个项目所要面对的具体问题不同,自然是千差万别,不过个人认为一个经济系统的设计依然是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第一:网络效应原则。含义很简单,即一个网络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的加入与彼此之间的连接变得越来越有价值。这样才能自发地吸引更多的资源成为系统的一部分,才有增量。

第二:共识原则。所有的机制一定要协议并取得共识,这是系统运转良好的保证,否则生态参与者容易陷入分裂之中。

第三:公开透明原则。听上去有点奇怪,区块链项目不都是开源、去中心化的,不都是天然是公开透明的吗?这是因为一个生态系统中不太可能处处做到去中心化,在非去中心化设计部分,要做到公开透明,避免暗箱操作,损害生态其他参与者利益。

归根到底token经济依然是商业本质问题,即从某个具体问题出发,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使各方参与者实现总体目标。当然就像孟岩先生所说设计优秀的经济系统近乎于艺术创造,越抽象的体系越容易设计,越具体的问题越难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都要对处于行业初期的区块链项目要多一份理解、多一点耐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