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的生命意识探究素材16:李商隐无题诗的背后

2018-08-09  本文已影响0人  垂杨子陌

          8月9日  挑战第十六天  星期四

        李商隐,晚唐诗人,作品题材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诗作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情感细腻、寄托遥深,其无题诗堪称一绝。

      他创作了很多无题诗,之所以“无题”,大概是因为政治环境的恶劣,迫使他生活在现实的夹缝中,情感无法像常人一般顺畅地宣泄吧。但毫无疑问,有话不能直说的困境,是造成他作品深涩隐晦的原因之一。比如《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首联点出时间和地点,但“昨夜”又似乎将记忆抛至遥远的过去,整个场景朦胧而让人难以捉摸。“画楼西”和“桂堂东”又由时间转向空间,承接上句,在字面上造成梦幻一般的情境,实为追想消逝的恋情。当然这其中的情感也可以理解为其它,而恋情的说法比较多,此处暂且就以恋情论说。颔联好像是在表述理想的情感,又好像在坚定实际的信念。后两联两个场景,繁华之处孕育着失落与哀怨,我们想象诗人在灯红酒绿、歌舞喧闹的夜宴上,也许是淡淡的相视传情,也许是欢娱良宵后的落寞和惆怅。惆怅过后,应官鼓响,一切都随风而逝,诗人在马上心绪迷离,失魂落魄,投入案牍琐事。全诗场景多变,整个诗歌随着诗人的情感而灵活跃动,又连缀而完整,于思绪中见美感。

        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也是入选了中学教材的,大家所熟知的一首无题诗。首句“见”与“别”两为难,实指人生选择之难,开篇就出现,有轻微的突兀感,但奠定了情感基调,也增添了艺术气息。沿着这句感叹,诗人不再直抒胸臆,又把读者带入舒缓的情景中:百花凋残,曾经给百花带来生机的东风,现在却没有能力扶助它们的保持鲜艳。既带将春来,又何带了春去,如黛玉的“明年花开只有谁”一般,无可奈何。颔联采用比喻与双关的表现手法,缠绵至死的执著交织着无怨无悔的钟情,将情感上升至人生境界。爱情也好,其他也罢,总有那么一刻,人生迈入殒身不恤的步列,哪怕是头破血流。“晓镜”一句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长久地望着月光,借吟诗抒发郁闷之情,这不仅是对人的思念,也有更为复杂的担忧、期待、渺茫等种种情绪,就连月光也更显清冷。“改”字从侧面突出坚定,“寒”极尽人生之苦。尾句寄希望于使者,事实上是因为现实的无奈,宽慰自己,宽慰别人罢了。希望虽有,前途依旧渺茫,痛苦用追求还要并存下去,可谓柔肠百转,深情动人。

      再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借着锦瑟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全诗运用比兴,善用典故,词藻华美,含蓄深沉,也难掩相思,离别,理想破灭等种种人生必经的痛苦,情真意长,感人至深。

      除此,作者还有好多无题诗,怕是指无头绪的诗吧。党派的旋涡,情感的愤懑,或许还有天生的忧郁气质,让诗人顶上了唐代杰出的朦胧诗代表作家的光环。倘若人生没有预设,是不是也就没有痛苦,没有怅惘,没有种种心绪的交缠,没有最终的最终,那一抹永不消逝的迷离。人人生而平等,但人人生而不确定,或许这是宿命。不论是心中放不下的那个“她”,还是政治理想、亦或是人生道路上的任何追求,惟愿今夜月华流照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