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风雅一枯物
去年某日,在建德的某一门厅看到悬挂的几幅画。由于时候尚早,便驻足细细欣赏起来。
简单的几笔水墨勾勒,展现在眼前的是寥寥几个枯莲蓬,或蔓枝挺立,或垂然水低,或昂首张望,各有不同的风姿,仿佛正经历过一场秋寒秋雨,萧索在风中,保持着静默。它们就这样淡然在画框里,在水墨的一侧,还贴着几个真的枯莲蓬,与墨色相衬,它们的颜色更加深沉,虚实之间,远近相得益彰,不知是谁想出这样的设计,用如此简单的造型将小画点缀得与众不同,在简单中透露着素美。
在古镇的文化促进会会客厅,也看到过许多枯莲蓬,木桌上,砚台笔墨端置一旁,白色的纸面上,随意地摆放着一枝枝枯莲蓬,参差之间,浓密之间,这一桌的枯莲蓬就如一副立体的画。人站在木桌前,取一枝长长的,有着好看枝干的枯莲蓬,做拈花一笑状,只觉得当时拍出来的照片效果极好。
在一处村庄行走,多次建设,伊的风采焕然。欣然的是依旧看得到那一方熟悉的小荷塘。当春醒众生,柳枝含烟,地上散漫着多彩的小花时。小荷塘依旧如黑白胶片,枯莲蓬的枝干横斜在水中,一枝连着一枝,密密地,挨挨得,偏不睬一夜东风来,兀自默立着,仿佛不愿从冬季的寒夜中醒来。那雪中满白的天际,它曾隐绰着弯斜的身姿,与水呢喃,与雪共舞,画出一副绝妙的雪景图来。李商隐说,留得枯荷听雨声。岂止是雨声曼妙,雪花飞舞的世界,晶莹里的一片枯荷何能比拟。彼时江南,在灵动和潺潺静止的那一歇息,唯有荷漫,虽枯,不败。
有人为纪念朱自清写文,犹记得那一行美丽伤感的标题:爱如荷风,只恨太匆匆。
不知道爱文字的他们曾在某个月色如凉水的夜晚又想起了美文里的某一段,还是这一处荷牵动了太多的如烟心事。不管如何,美丽的,如琉璃般的事物总是匆匆易逝,斯人已逝,花开花落,荷风如尘,太匆匆。
写荷花的诗文有许多,极尽其雅致,清丽。一一细读,都是上品。以“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佳句出名的贺铸,却以残荷自嘲:“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荷花不肯在春天的吹拂中苏醒,与百花竞相婀娜,自然在烂漫春景中失去了美丽的颜色,待到秋风肃杀时,眼看一池萧条,难免让爱怜其花的文人墨客自怜自呓。诗人在理想与现实中不得,寄荷生惘,历历荷中,如果时间再倒回,或者可以选择,词人愿意做笑媚东风的桃花,还是依旧在秋风里寒却的枯荷?或许,答案还是:杨柳烟塘,自是”芳心”还如旧。有关于词人记载:晚年退居苏州,不附权贵。其词意境高旷,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又近苏轼......或,可见一斑。
放眼这一处的枯莲蓬,回放的是江南的荷自悠然,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旅依依,更是那些古往今来无处安放的荷语......
于是,无端地作了一首小诗,在晚风里随词人遥望:
“几幅勾如寻画共,不须阆苑柳桃红。
放眼风雅一枯物,多少娉婷还梦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116/1bd90a5f85ed488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6499116/662dc2b42d200a3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