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太鼓《房》作者:邵明
札幌游记:大和民族的太鼓
日本的太鼓《房》作者:邵明在日本文化中,太鼓与它的发展息息相关,古代日本人用太鼓的目的是为驱赶病魔。同样太鼓也被做为迎神之用,不论是宫廷、战争、歌舞能剧中都有太鼓的影子。日本的宗教中,太鼓则是佛的音乐。
太鼓是大和文化的一部分,像中国的昆剧古老而令人神往。衪能流传下来并有这么多的受众,不能不让人们对这一民族的敬仰。
大和民族先是学汉(我国的汉文化),明治维新又学西方的文化(脱亚入欧),然而大和民族的文化完好无损的保留下来,并得到了传承。这就是一个民族的传大之处,她不怕向中国学汉文化,更不怕被西化。据说什么的思想是从西方传入日本,再从日本传入中国的,遗憾的却是没能在日本留下。
日本人的口中最常提到的就是“人生”,貌似每个日本人都在努力的总结属于自己的“人生哲理”,竭尽全力去挽留属于自己内心的民族自尊。好像日本人的节奏乐器天生就应该是“太鼓”似的,日本这个民族孤单而又总多灾多难,海啸、地震、火山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大和民族。
太鼓手的自白:“在学鼓这条道路上出现迷惘,不仅学鼓如此,所有艺术门类都会有这样的时候。不确定的时候只要尽自己的全力,让自己感受到‘自身生命的跳动’,勇敢的坚持下去,应该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是否就是一种日本人的匠人精神。
大道理人人都懂,我们却依然失传了许多我们民族的精华,我们及我们的下一代对待艺术是否能像日本人一样发自内心的自觉,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就像今年日本札幌太鼓在大街上演岀时,能吸引这么多民众来欣赏,来互动。这就是大和民族的文化传承,后继有人,不需要刻意安排,是岀自内心的自觉。而我们今天许多传统的民族艺术已成小众,需要挽救。
日本的太鼓《房》作者:邵明这使我想起学生时代学习吹笛子的感觉,完全是自觉的,没有外在的因素,然而没有拜师学习,遇到了槛,岀现了迷茫,没能坚持下去。我只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个缩影,原因与我们所受的教育有关,不懂什么是艺术,不懂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日本人对民族艺术的执念,对民族文化的敬畏之心,使“原子弹”以及“泡沫经济”也都没能让他们倒下。他们知道,奏响“人生的太鼓”,掌握人生的节奏,能够让大和民族获得内心的安定,获得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