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书战队】 第10季ing

第九季第三周-286-Lois-《基督教思想史》(1)

2017-07-20  本文已影响0人  太阳神的光辉

序言

作者认为两个不够引起重视的因素:1、基督教神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崇拜仪式和礼文,以及崇拜者集体的背景的关系。2、神学思想的内容和当时的社会经济处境的关系。

这两个点应该是我们研究一切人文科学时都值得注意的,注重历史背景,建立起横纵交织的历史观,否则一切就过于抽象,唯有通过每一个国家的地理及历史上的因素才可以理解。但是一种整体的历史观是不可能单独通过阅读建立起来的,尤其不是个人的聪明才智可以直接领悟到的。另外,宗教文化的发展与每个时代民众的思想和需求息息相关,了解基督教史,也是在了解西方史。

我们对自己的认识,不论作为个人,或是作为信仰团体的一名成员,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于我们对我们所处其中的历史的理解。

其次,研究历史并非只为学历史,研究基督教的思想史也不是为了解基督教本身,而是有一种探寻人生意义的趋向。

前言

基督教吸收了希伯来文化和希腊文化:(亚历山大学派)Philo第一个把这两种文化结合起来,以柏拉图学说意义上的寓意释经法(不在意字面意义,有时会反对旧约的字面意义)解释旧约,试图调和犹太文化和希腊文化。

(柏拉图主义有一点点二元论,新柏拉图主义稍微好点,对基督教最大的贡献是logos的学说,斯多亚主义认为心灵应与外在环境分离开来,提倡朴素生活的状态。)

基督徒徒笃信上帝在耶稣身上道成肉身的教义,坚决拒绝接受柏拉图学派贬损肉体为灵魂之敌的看法。不过希腊人对上帝的认识,却来自自然界和人类可见的东西——启示不再是赋予人的启示,而变成探索的对象(斯多葛学说和亚里士多德学说,乃至于柏拉图学说—幻影说)。

感觉任何一个自然的学说,或者对人生对世界本原有所思考的人,都会有称赞灵魂贬损肉体的倾向,我此前读到诺斯替学派的学说时也大有共鸣,但是教会在这一点上的看法确实值得持这样观点的人反思。

基督教思想的历史是人们探索上帝在耶稣基督身上道成肉身的自我显示所蕴含的意义的记录。并大体将希腊人的宗教观看作是基督降临的准备。

基督教整个历史中贯穿着过去和现在之间的矛盾:施授和探索--在某种意义上赋予的启示和作为寻求目标的启示之间的矛盾,坚守原本的信条(每个宗派有自己的信条,认为这是不能变的、固守的真理,但这时其实已经背离真理了)和要获得的真理之间的矛盾。

第一章 导言

Ritschl:哲学不应卷入宗教领域,宗教最主要的特点是实践,构成基督教信仰的,是那些能够把一个人从他所在的苦难中拯救出来的道德价值。

哈纳克《教条史》:基督教的起点是耶稣的教训

尼格伦(伦德学派主要倡导者):认为基督教思想史家应做“主旨研究”,基督教的主旨“神圣的爱”,犹太教的主治是律法,因为强调这种对立,尼格伦处理得不太恰当。

本书作者:出发点—基督的真理概念既存在并隐藏于具体的、历史的、特定的(事物)之中,同时,在一切的历史时刻,都永不失其真实性。

另外两种观点:1认为真理只能存在于永恒、持久和普遍之中,因此不可能在历史的、短暂的、个别的(事物或思想)中表现出来。通过希腊思想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化,导致:否定“道成肉身”而得出“幻影论”

2认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相对的,可以和古代伊便尼派( Ebionism)的基督论(见第五章)联系起来。该派虽认为耶稣是一个真正的历史上特定的人物,但和《福音书》所彰示的,作为全部生命和历史之主的基督却完全不同。这并不是说古代的伊便尼派在哲学上是相对主义者,而是说现代这种真理观在某些方面和伊便尼派的基督论(Ebionite Christology)时常不谋而合。

教义是教会借着人的语言企图见证上帝的话的表现。教义构成基督教思想的一部分,它是思想的产物,又成为后来的基督教思想的出发点。教义是在一种对抗某些主张或学说以捍卫那一时期的中心信仰免遭侵袭的灵性生活中,根据既定的崇拜仪式和习俗,经过长期的神学思考锻铸而成的;有时甚至还是一些政治阴谋的产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