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4日美嫺阅读📖复盘日志——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一定要

2024-03-03  本文已影响0人  美嫺

今天写完一篇关于不能对孩子“暴力”、“吼骂”的文章,底下跟着一堆评论:

“给孩子好好说,根本就不听。不发火怎么办?说教不听,打骂不行。”

“孩子长大以后没教育好,就说是家长的责任,感觉现在做家长真的好难!”

“总是说不能打,那孩子犯错了到底怎么办?”

“什么惩罚都不能有,以后啃老养废了,让谁来管?”

孩子犯了错,到底该不该惩罚呢?

答案是:当然需要。

惩罚孩子

是必要的教育手段,只不过,咱们不能使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而是要用迂回战术,科学地惩罚孩子。

让孩子在意识到错误的同时,还能长记性,从中成长和收获。

今天美嫺通过阅读分享给大家7个科学惩罚孩子的方法,帮助父母们既能立规矩,又不伤孩子。

规劝

肯定有家长要问:规劝算是什么惩罚?

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被父母当面指出错误,并且自己承认错误,再加以改正,也是很难的一课。

因为孩子的是非观并不完全,对很多行为,难以区分对错。

别人拿了我的文具,所以我打了TA;

我不喜欢这个小朋友,所以故意踩TA一脚;

爸爸今天没有给我买玩具,所以我摔东西......

当孩子犯了错,父母一定要先放下手边的工作,耐心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聆听孩子的想法。

对于首次犯的错误,一定要及时灌输对于不正确行为的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3-6岁时塑造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家长一定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小,就忽略错误行为的重要性。

让孩子学会直面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是作为惩罚的第一步。

敲重点

家长不要用大声音去吼骂或威胁孩子,也不要在人多的时候,大声斥责孩子。

教育的同时,一定要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罚坐

如果孩子和别的小朋友吵架、打架了该怎么办?

我曾经看过一档育儿综艺,就出现过这样诙谐的一幕。

爸爸拿出一副卡游,给三个孩子玩,结果两个孩子偏偏为了争夺其中的一张,大打出手。

面对孩子们打架的情况,爸爸并没有责骂,而是让两个孩子各自搬着椅子,面壁思过。

并告知孩子,罚坐的时长为5分钟,时间到了,爸爸才会来和TA们交流。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

并在罚坐的时间里,缓和自己的情绪,停止生气或哭泣,并开始初步反思自己的问题。

这就为罚坐结束后,父母的言语教育,起到了相当有效的铺点作用。

罚坐不仅适用于孩子打架、争吵,也同样适用情绪失控、哭闹不停的孩子。

敲重点

父母应当将罚坐的位置,设立在相对安静无人的地方,例如书房、墙边、阳台。

然后在孩子身边,设立一个时钟,计时处罚时间。这样会更有效果哦~

对于那些拖拉作业、自律性差、无法自控的孩子,家长需要用一个巧妙的惩罚方法,在惩罚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耐心。

美嫺为大家介绍一个——「排豆子惩罚法」。

排豆子的方法有很多:

准备各色的豆子,混在一个碗中,让孩子逐一挑出,分类到不同的碗中;

准备一根绳子,和各种彩色带孔的珠子,让孩子按照颜色顺序,串在绳子上;

准备白纸、胶水、彩色豆子,让孩子用豆子,在纸上粘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特定图案。

排豆子对于耐心不足,情绪不稳的孩子,有很好的锻炼、平缓作用。

还能很好地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分辨能力。

敲重点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以及能力,设置任务量。

既不能让孩子感觉过于简单容易,也不能远超孩子的能力范围。

做家务

大多数的孩子,都会有乱涂乱画、乱扔东西、不喜欢收拾自己玩具书籍的习惯。

吃饭撒在桌上地上、颜料乱摸乱涂。无论父母制止多少次,孩子都是不为所动,根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错误,甚至还觉得有趣。

做家务,不仅能让孩子弥补自己的错误,收拾自己的残局,还能让孩子了解清扫的不易,懂得自觉保持卫生,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敲重点

对于年纪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做家务,教授孩子做家务的方法和技巧。

平时还要懂得培养孩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及时收拾好自己的生活区域。

打手心

我国有两句老话,叫“棍棒底下出孝子”和“不打不成器”。

回顾那些传统的教育手段,也几乎都离不开“打”这个字。

可咱们总说,家长不能暴力,不能轻易打骂孩子,那到底能不能打呢?

李玫瑾教授说:

“不要和孩子一味地讲道理,该打就要打,惩罚也很重要。”

所以打孩子,是可取的教育手段,但一定要分事情,分方法,分部位,分力度。

既不能打的太轻,让孩子不长记性;也不能打的太重,让孩子受到伤害。

咱们可以使用报纸、纸张,来制作的纸棒,对孩子小惩大诫。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共同制作一个纸棒,并为其命名为“警示棒”。

然后家长告知孩子制作警示棒的原因,让孩子了解,父母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使用这个棒子,作为惩罚。

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用小木棍、小尺子,同样作为“警示棒”,放在固定的位置作为警惕。

敲重点

警示棒只能用来打孩子的手心,切忌打到孩子的其他部位,避免失手误伤孩子。

绘画

《猎罪图鉴》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画像师沈翊通过女孩小安的画,看出了孩子的焦虑、压抑、不开心。

其实这里使用的,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儿童绘画心理分析」的知识。

要知道,孩子的画,不论是线条、颜色、构图,其实能很好地反映出内心的世界和情绪。

孩子还能通过绘画,发泄出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是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很有效的一个途径。

孩子犯错后,父母可以准备画册和画笔,让孩子静静地画出心中的想法。

画完后,再和父母讲述画面的内容和意义。

这种方法,比起生硬直观地询问孩子,要来得更加有效。

没收物品

对于蛮横不讲理、乱扔物品的孩子,没收惩罚可能是最为之有效的方法了。

家长可以将孩子胡乱丢弃的物品,或是极其心爱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

如果是孩子胡乱丢弃,

不懂得珍惜,可以让孩子通过失去,来懂得珍惜的意义,改正扔东西的习惯。

如果是孩子蛮横不讲理,

情绪失控,可以短暂的没收,来让孩子平复心情,获取和家长平心静气的沟通机会。

总结的这几种方法,家长可以针对孩子不同的错误情况,合理地安排。

但是千万不要抓住一种惩罚方法,多次使用哦。

因为惩罚所起的教育作用,是会随着次数的增多而逐步降低的。

过多的惩罚,不仅达不到教育儿童的目的,还会使孩子产生厌烦、不满甚至抵触的情绪。

咱们需要适时有度地执行,才能看见成效。

以上是今日分享的学习复盘日志。

我是吴美嫺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亲子教育指导规划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规划师。

我在贵州贵阳感谢您的阅读和留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